English

红心赤手精钢刃漫说雕虫不壮夫

2007-08-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谷溪 我有话说

我国的篆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篆刻一词本来是指书写和精心为文,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唐代吕延济注)。汉代扬雄在《法言》一书中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也是指作辞赋时苦心孤诣地雕章琢句,后来却成为了镌刻印章这一艺术的名称。篆刻是书法(主要为篆书)和镌刻(包括铸、凿)结合的一种独特

的传统艺术。现代篆刻是从古代玺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如今的篆刻已不再是社会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和实用品;也不仅仅是为书画艺术起烘托之妙的附属品,现代篆刻无论从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革,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印文化。

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西泠印社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的《原来篆刻这么有趣》一书,它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印谱,书中收录了作者李岚清同志的篆刻作品,同时也辑录了与之相关的题记、文章、趣闻、书法、绘画、图片、乐谱、诗词等,是一部新颖和耐人寻味的艺术著作。

李岚清同志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他退休之后对篆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习篆刻。早在初中上劳作课时,李岚清同志就接触过篆刻,也曾操刀弄石,自从升入高中直到退休的50多年时间,再未刻印。在他71岁时又“重拾童趣、刻印习篆、研读印谱”,并向篆刻专家请益求教。正如该书的“编辑附记”中所说的那样“岚清同志研习篆刻,以健脑和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以表达志趣、理念和情感为指归,所谓‘石言志’是也”。《原来篆刻这么有趣》一书对李岚清同志短短的3年多时间所刻的200多方篆刻作品加以精心选择后结集出版,使人们看到了他在篆刻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历程,也记录了他对篆刻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的意识相互融汇、相互生发所作的可贵尝试。

李岚清同志的篆刻十分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如他自言“在师法秦汉印的基础上,要多研究、临刻清代印谱”。我们从他所刻的“中华印趣”、“知荣明耻”、“孔子学院”等印中,不难看出深得汉代白文印古朴厚重之韵味。再如“祖国万岁”、“人民万岁”、“自强不息”、“钓鱼台国宾馆”诸印,布白严谨,篆法纯正、刀法稳健,已具有相当的功力。还有“目明”一印,以商周金文入印,也颇具匠心。

李岚清同志临刻的“富昌韩君”、“日庚都萃车马”、“邦侯”等先秦玺印和明清印章也都能得其形似而兼得其神韵。李岚清同志主张篆刻应“不为哪家哪派所拘”,“尽量借鉴各家各派的长处为我所用”。正是由于他对传统的博瞻约取和广泛涉猎,努力追求传统的功力和内涵,所以才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的篆刻作品。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一书使我们欣赏了李岚清同志的很多具有艺术性的篆刻作品,他的篆刻给人一种突破传统的新鲜感,在其所刻的一组肖形印中,他曾说明“我尽量采用卡通的形式,把肖形印表现得可爱、吉祥、拟人化,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肖形印”。此外,他治“中华印趣”、“游心印外”两方印时,在构思时也流露出“意在希望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意图。如何留住篆刻艺术的传统根基,召回篆刻艺术的青春生命,在李岚清同志的艺术实践和游刃之中,也许会给从事篆刻艺术的人们带来新的思考。

李岚清同志在短短的几年中,凭藉其艺术视野的宽阔和文化素养的深厚,使得他的篆刻取得了很快的进步和成绩。近几年来他又先后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音乐・艺术・人生》。回顾畴昔,凡在艺术上取得成就者无不博洽众艺,李岚清同志晚年移情于篆刻的学习和创作,由于他自身的文化品格和素质,使得他的篆刻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这也许会使从事任何门类艺术的人从中得到启示。

祝愿李岚清同志在传统的篆刻艺术的精髓中拓展自己的艺术天地,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更上一层楼。

丁亥年春月识于京华师鲁斋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沟通(2006年) 和谐社会(2006年)

 奠基中国(2005年) 祖国万岁(2004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005年)  明月几时有(2006年)

科教兴国(2003年)君子之风幽香不俗(2007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