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目光与镜鉴

2007-09-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邢宇皓(《光明日报》编辑) 我有话说

“三联”的友人知道我素来对晚清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蒙其厚爱,这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出现在我的案头。书的作者是法兰西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先生。在这部中文版长达500页的著作中,作

者写到的,是马戛尔尼使团到访中国前后,即1792年9月到1794年初,自恃为“世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大英帝国与自视为“天下惟一的文明国家”的大清帝国的第一次遭遇。伴随着马戛尔尼及其后继者在中国的经历,上至朝廷显贵,下及底层百姓的生活细节被一一记录下来,贯穿其中的,是他们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从倾慕幻想到不再迷恋的思想转变。除了作者对两个帝国不时作出的精彩评述外,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部著作的意义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我们认识自身的方式――经过西方人的“他者”眼光,两百年前的中国、中国人被完全的“陌生化”处理,那些我们自认为“熟悉”的人物不再以我们头脑中习惯的形象出现,我们将怎样面对?

《李鸿章全集》(顾廷龙、戴逸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的整理点校完成,是一件应当格外予以关注的大事,其意义,或许需要若干年在后续研究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其对晚清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历史往往会被观点所歪曲,有时是故意的,有时是无意识的。”英国学者肯尼斯・韩歇尔这番话似乎是对上文的注解。他的《日本小史――从石器时代到超级强权的崛起》(李忠晋、马昕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6月第一版),是值得一读的作品。对于国人而言,日本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国度,也是距离我们最远的国度。这本“小史”从日本神话、石器时代讲起,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极少了解的。决定一个民族走向的,归根到底是它的文化,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既然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和中国便成了彼此都无法回避的镜鉴――从对方那里,照出自己的起起落落――那么,正如作者的自序标题所言:“我们愈是了解日本历史,我们得到的愈多。”对于中国人,尤其如此。

《检证日本战争责任》(日本读卖新闻社战争责任检证委员会撰,新华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是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日本的读物。尽管编者的初衷在于反省战争、祈望和平,但由于书中对于战争责任的“检证”是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上,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它所探讨的“责任”,是谁犯下了哪些“技术性”的失误导致日本失去了那场战争并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显然,作为加害者的这样“反省”,是远远不够的,部分观点读来甚至令人生出阵阵寒意。这是一本需要中国人挺直身子,细细阅读的书。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著,王国卿等译,三联书店2007年7月第三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