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新认识抒写人性的艺术家――董其昌

2007-09-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程大利 我有话说

仿北苑夏口待渡图轴

董其昌,一个离开我们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话题一天也没有停止,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对于他的笔墨艺术成就,虽有认识程

度的差异,但基本不存争议。一直震荡后世四百余年的“南北宗论”则是聚讼不止的分歧焦点,以致于因此而冲淡了对他艺术的研究。一个艺术家对历史的贡献是作品,作品是研究艺术家的直观文本,对书画家尤其如此。对董其昌书画艺术成就的认识正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愈益清晰,称董其昌为“一代伟人”的黄宾虹明确认为“士夫之画,华滋浑厚,秀润天成,是为正宗”。傅抱石更说他是“画坛中兴健将,画坛唯一的宗匠,他有卓绝的学识和冲淡的境界,只要把他的《画旨》和《画眼》细看一遍,就可见一斑了”。而20世纪初始,西方文化观念的涌入和庸俗社会学的干扰,使我们对董其昌的研究走了很多弯路,数十年批判之声不断,以致使人们难得静下心来认识研究他的每一幅作品和这些作品产生的重大影响。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董其昌及其书画艺术?把董其昌放在中国美术史的群峰中去比较,会发现他是元代以后把“萎靡翻成灿烂”(傅抱石语)的一代新的高峰,而且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从中国书画艺术的本体规律来看待董其昌的作品,我们更可以发现,董其昌的书画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奥妙和笔墨精神的宏大,集中表现着中国士大夫文化和文人艺术的主要特征,并可以从董氏书画进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正因为如此,他的书画作品不仅笼罩了整个清代,直到今天还有着巨大的影响,董其昌依然无法取代,依然是灿照后人的一代艺术宗师。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至高境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高度和谐。而这一点正是西方艺术和当代中国艺术所欠缺的。

董其昌的书画艺术成就来自笔墨实践。首先建立在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上,同时勤奋临摹与刻苦研究,使他能脱出前人,形成独特面目。而且他才、识、胆、力俱佳,对前代艺术大师的优缺点了然于胸,并加以裁舍。在书法上,董其昌遍习魏晋唐宋诸名家,而对颜真卿、米芾等人用功尤深。故其书法风格端庄凝重,精美雅丽,用笔则虚和灵动,不拘一格。在绘画上,董其昌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绘画的优秀传统,并将深厚的书法功底融入绘画之中,不仅撷取自然山水的精神气韵,还向欣赏者传递了笔墨自身的情趣和妙谛,更传达了绘画者自身的审美情趣与精神指归。他要求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以传统为师,更要以天地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见天地精神;他遵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使夫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情外之致,皆供其驱驰而现于笔下。画内之景,画外之味,思与景谐,笔与神通,妙造自然,著手成春。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王夫之语)能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更要能味味外之味,体象外之象,使笔与意合,意随笔遣,随物赋形,尽万物之态。万类由心,笔补造化,浑然天成,不留痕迹。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是极其深入的。可以说,董氏对传统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已达通会之境。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鉴赏家,用毕生的精力研究在他之前的书画遗存和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论―――“南北宗论”。“南北宗论”虽有偏颇,但带给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带给后人的思考和启迪也富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的文人绘画开始超越客观物象的描摹,寻找自我的价值,并通过画境的创作解放自己的心灵。因为“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于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袁宏道语)董其昌的绘画恰恰是“见道”之作。由于有深厚的学习传统的基础,使得他有条件反叛前人,自我作法,根于经典却又超越经典。这也是中国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规律。

董其昌强调心悟,强调以心应物,以情应心,作画不为造物役。董其昌的书画艺术没有功利色彩。在他的心中,艺术是纯粹的,完全是心灵需要。他写字作画,完全进入了一派安详宁静,散淡冲和的境界,他的心已经与作品融为一体,绘画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享受,没有痛苦,只有愉悦,正因为如此,董其昌从书画艺术中发现了养生之道,发现了“烟云供养”。因为“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谨细,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这句话被历史一直证明着,这正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奇妙之处。大约也是让西人难于理解的地方。

董其昌认为,“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在他看来绘画是高尚其志的精神活动,不是“玩”的。而代表着一种精神的追求。董其昌主张艺术家要纯洁自己的心灵。因为只有纯净、静谧的心灵才能抽绎、表现出天地的大美,才能澄怀味象,含道?物,像倪云林那样,“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像恽南田那样“迁移造化而与天游。”才能体验自然的精神,使澄澈的自然山川映照出自己光明朗彻的心胸;才能不事刻削,浑然天成;才能如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宝,充满勃郁而见于物外。他精通禅理,懂得简约才能高华,繁缛却落下乘,故其绘画自然简淡,藏而不露,虚和空灵,进入艺术的最高境界。

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都表现出一种安详的韵味。在董其昌的绘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充满灵性的心中山水,笔法轻盈,用墨散淡。近处的湖水山石,远处丛林掩映的茅屋,曲折蜿蜒的小径,缥缈虚无的浮云,似有似无的山峰,没有一丝尘世间的烦浊。董其昌的书法也同样的安详,除了草书中略微流露出的狂放和激越外,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董其昌书写时抛弃一切烦恼、心中一片空明的状态。心情狂躁不安的人是永远无法写出董其昌那样的书法,画出那样的画面的。晚明中国社会的动荡和血雨腥风在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之中看不到,政治斗争的凶险和人心的诡异也看不到。这对于身居高位,置于政治斗争漩涡中的董其昌几乎是一个奇迹。但同时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创造出的奇迹。这印证了中国书画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悦人怡性的功能,它可以为政治服务,但它更可以为人性服务。书法和山水画可以不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但它憧憬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讴歌自然的同时,安抚自己的心灵,求得愉悦和净化。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博大的功能,十分人性化的功能。董其昌的伟大贡献正在这里。而董其昌对艺术的定力,他的从容而又执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有必要为董其昌作一本图录,让研究者和广大读者从尽可能完整翔实的作品资料中去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通过尽可能多的作品在人生各阶段的演变轨迹去发现一个艺术者的独特道路。同时,准确地解读他的心灵。

《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齐渊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66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