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立即修订

2007-09-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朱青生 我有话说

感谢叶心先生给我所主编的《元培书架》一书中“哈佛书单”部分提出来的批评意见。我们也已经收到不少同仁的修订意见,决定立即修订。并且希望叶心先生能够不间断地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意见和指导,或者参与我们的修订工作。修订将采用建立《元培书架》专项网站(www.ypsj.net

.cn)的方法,在网上动态开放、征求意见,当修订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出版社出一回修订本。平时我们随时提供网上咨询,请读者自行在旧的本子上改订。

一年以来,我们把《元培书架》一书中涉及的全部的书,陆续收集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实际的书架,方便同学们阅读,我们也可以通读校对《元培书架》。

在“哈佛书单”修订的工作进行之际,我把我们工作方法和发生问题的原因反省、交待。从叶先生提出的第一个事情说起。

1.关于“哈佛书单”的组成。

“哈佛书单”是杜维明先生的一份在哈佛长期进行的文明对话的名单,我们称之为“书单”。因为《元培书架》采取的全是各位教授特殊的个人“书单”,不是通贯性的“书目”。至于每一个人为什么被选择,或者哪些人不去选择,杜先生有自己的想法,我不能去解释。但是我可以表明我的个人理解。叶心先生指出书单中所有出现的中译本的问题,与杜维明先生毫无关系,这是我们在书单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叶心先生对它是否可以被称为“哈佛书单”提出疑义,需要说明的是,命名为“哈佛书单”也不是杜先生的意思,那是我的意思。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这个书单是借助杜先生所在的哈佛燕京学社进行的多人参与的长期工作的对话讨论的作者名单。我本来以为在序言中说得很清楚了,谢谢叶先生的提醒。

这个书单里面包含的都是杜维明先生根据他的独立的儒家的立场和实践,以社会、宗教、思想、伦理等方面为重心,从世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民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冲突出发,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问题出发,选择需要进行对话和辩论,并且互为驳证的那个部分,这种与中国有关,部分是直接的,部分是精神上相关,甚至相对。2003~2004学年,我听到的杜先生谈话,书单中的人名经常提及,并且都有评论和阐发,这种阐发不是转述对象的义理言论,而是在对勘这个作者的思想与儒家的异同,或者借助对比,杜维明先生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

大多数作者还是可以面谈,其中有少数人已经过世或过世很久,但他们的后学还在,可以讨论。我只是参加了3回,感到杜先生开辟的这项对话,对中国的理念和思想与世界上其他的理念和思想的交流,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的。超越了引介西学的层次。然而,杜先生曾遗憾地告诉我们,约了罗尔斯,结果罗尔斯在约定时间的前几天过世。今年2月,德里达过世,6月,罗蒂过世,他们都是杜先生约谈的人。

杜维明先生的“书单”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人需要的面对的一些文本是什么。同时书中还收录了罗蒂书单和陈来书单。罗蒂作为一位思想家,他给我们提供的书单,也许是他平生的绝笔。在这个书单中间的立场是一种典型的“美国的”立场。他明确地认为美国文化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展得相对充分的文化。为什么会如此,他必须要给出在思想史的一个脉络,罗蒂的“书单”主要解决的是作为西方文化发展到今天,它在每一个发展的关节点起主要作用的文献和文本是什么,在转折期间起关键作用的思想是什么?他的书单中也把重要的名著与流行小说混编。与罗蒂书单相应的是陈来书单,陈来书单是东京大学请托陈来从一个东方哲学教授的眼光出发,个人选择的书单,换一个人选择,必不相同。陈来先生的“书单”主要解决东方视野中世界精神的基础文本。

编辑《元培书架》的总体的考虑,是让导师们提出与自己的读书经验和专业直接相关的书单。这样的书单比一个出版社按照名著来选择书目,会对我们的阅读更有作用。我理解为“动力性的作用”。其实,国内外名著书目很多,现在坊间出版的书目不少,历史上书目也多,都可以参看,我们给自己学生提供的不是唯一的一个“书架”,而是一个对他们在读书学习中有特殊用处的“书架”。这是基于我的工作职责所进行的选择,我在我的序言中都已提及。叶心先生担心我原来没有把这部分说清楚,我特意在此补充一下,让大家理解为什么我们把“哈佛书单”选入元培书架,也向读者有一个交待。

2.哈佛书单是怎么选书和校书的?

我们的方法其实正与叶心先生所猜想和建议的方法相同。

根据杜先生选定的作者,首先是由一个读书小组通过各种网站和图书馆的目录选择。这是我的学生们做的基础工作,选择之后再做“现代目录学式”的校读。

一些具体因素使得我们的工作留下了很多未尽事宜。首先主要是我个人的原因,在2006年10月份,我因家事不得不离开祖国一段时间。我们的阅读校对计划都不能进行。于是就先把已经读完的和未读完的两部分合在一起,经过初步梳理的稿子“哈佛书单”出版出来了。当时我的心态也不好,就想了结此事,结果这样一种急躁的心态使得很多事情留下了一些弊病和遗憾。当时应该再严格一点,把“哈佛书单”里校读过的部分先发表,未读部分暂不发表。这样可能就不会出现叶心先生指出来的问题。现在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也得到了有益的帮助。就在叶心先生发表文章那天,我正好回国了,所以我们做了决定,马上就进行修订,继续把所有这些书都过目,并约请了同事,以备咨询。结合各位同仁和叶心先生提出的意见,以及后来自我发现的问题,一一修订。旧本出现的错误我们会出一个动态的勘误表,放入网络上,或者,借助读书报来做一个定期的通告,让大家在旧本上补正。以后积累到一定程度,重新出版修订本。

现在,《元培书架》采用的网络修订的方法,使各行各业的人可以随时、自由参与意见,平等辨正,共同完善。而我们读书小组,包括目前分住在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成员,将一如既往,在通读和校勘中及时吸取大家的意见,对具体书单的文本不断修订,成为读书目录上的“售后服务”小组之一,为学生和学界服务。现代目录学善本,将只会存在于网络开放系统之中,由天下人共同参与和监督,不断修正,永无定本!

叶心先生的意见是对的!小处不能马虎,我也很赞成,我的主观上也不是想马虎,我们的措施也是清晰明了的。现在叶心先生批评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们完全贯彻编辑方向,并开拓新的校勘措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改正错误的转折。

谢谢叶心先生!

(版面所限,本报在编发此文时,略去了作者对校读程序的具体说明。――编者)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