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蝙蝠之谜与现实之思

2007-09-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雷达 我有话说

早就听说何家弘教授作为著名侦察学和证据学专家,写有多部侦探推理小说,带有普法性质,广受好评。但我一直没有认真地读,我先入为主地推测,何家弘的小说大约专业性太强,无非演绎一宗宗案件,借案件框架

传播他的法律专业知识;或者,像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那样,整天和华生坐在屋子里没完没了地讨论和分析案情。我还认为,福尔摩斯式的叙述一定程度上已经过时,主要是节奏太缓慢,场景太单调,距离当代高科技和高智商的犯罪新特征太远,又不能糅进大量社会历史内容和人情世态百图,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那么,何家弘的小说是否也是这种类型呢?

显然不是。读了他的第五部长篇《人生狭路――黑蝙蝠・白蝙蝠》,印象很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我甚至觉得,他是在尝试一种新的侦破小说类型。首先,我欣赏何先生小说中包含的现实人生经验和历史沧桑记忆,它固然不是一般的人生世相小说,不可能不涉及案件、不专注于案件,但它绝不迷恋于血腥、惊悚的情节展开,也不想满足某种低级的感官剌激的需要,它的字里行间总有一个经历了近四十年中国社会动荡的人的声音,有一种当代人对生活的睿智的观察思索渗透在里面。这就充实了作品的现实人间气息。比如,干校生活、文革中人际关系的极度紧张与扭曲、公安干警的日常作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官场人物嘴脸、一个中国人对域外生活的观察描绘,等等,作者大都能以生活化的笔调传达出来,不冷冰,不隔膜。显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由于时间跨度大,恩怨多,案件曲折离奇,需要作者编造、衔接、前后照应的地方很多,工作量很大,破绽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仍然乐于接受,就因为它建立在几十年中国人生活的现实基础上,不是凭空推理。作者的叙述能力也出乎我的意外,质朴,却有粘附力,轻松,却有内在紧张性,平易,却有心理内涵。有时可说是出言雅而谑,如用唐诗对话,暗喻。作者很少虚张声势,一惊一乍,他是一步步把读者诱进他的迷阵。开始我们几乎不相信,后来竟相信了。这就是本领。

整个案情的设置很有中国味,以同学会的方式,以旧地重游为契机,以非常平静的语调逐渐进入惊悚场面,然后进入他的推理圈套。在制造悬念上,作者有一套办法,如开头的蝙蝠画、孙飞虎之死、老华人的神秘出场。正如书中所说,我要慢慢地享受这一发现过程,就好像面对我最喜爱的一道菜时,我不愿意狼吞虎咽,而是要细细地品味,我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也可看做全书的风格特点。

另外,我认为此书充满理趣,借助情节进展很自然地融入了证据学知识,借助杨老先生的课。其中所讲例证,包括水审法、火审法,把古代法律知识艺术化了。赵梦龙的复仇意识和思想历程,也比较合理。若说不足,我感到作者过于理智,能以“情”切入好,但“情”总是放不开,更谈不上激烈的冲突。要注意,预先通过逻辑推理和智性调遣,会总影响人物的活性。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值得推荐。

《人生狭路――黑蝙蝠・白蝙蝠》,何家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2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