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部“大观园”的时代色彩

2007-09-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元昌 我有话说

《黄沙窝》是一部以20世纪90年代初,西部原始沙窝构建一个现代化新型煤炭能源基地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黄沙窝村农民从农牧生活方式向工业化生活环境艰难转移的历程的作品。黄沙窝的农业基础很薄弱,人们思想上又对工业文明没有足够的认识,面对煤炭工业大潮的崛起,措手不及,无所适从。经济狂潮把毫无准备的农民和

县乡干部驱赶上高速前进的工业化快车,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秩序失衡、价值观念跌落……尽管谁也不愿意看到和付出这些没有必要的代价,然而,像洪水猛兽一般席卷而来的挟裹着巨大金钱吸引力,使本来脆弱的农业生产结构方式很难经受得住“黑色风暴”的冲击和考验,也很难一下子在冲垮的传统农业废墟上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的生活家园。作品的思想内涵,无疑触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和中枢神经,拓展了综合治理庞大社会工程的理念和思考,重新加深加宽对开发大西部的认识视野和发展脉络。其犀利的思想锋芒和丰沛的哲理甘露,值得品味和深思。

作品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黄沙窝”的“黄氏大家族”涂染上西部“大观园”浓厚的时代色彩。对黄金贵、白翠娥夫妇,黄金狗、孙秀秀夫妇等“黄氏大家族”八个家庭进行多角度、多视野的解析和挖掘,让读者领略了当代西部的巨大变迁。村长黄仁义到野鸡川承包小煤窑,忙里偷闲回村里看望家人,无可奈何地处理村里“羊子吃玉米苗的事件”。老支书黄仁保,肉体和精神患双重“顽症”,多年不管村里事情,把担子推给村长黄仁义。以黄金狗、黄金贵为代表的一批勇敢追随时代潮流的男青壮年劳力,带头到乌龙河畔的野鸡川联办煤矿。黄沙窝村的男人,除了不管事的病支书外,还有死守着传统农牧生活方式的黄仁世和他的三个儿子,迷信色彩根深蒂固的上年纪的两位老人黄仁礼、黄仁信等,作为留守“黄沙窝”村种田放牧的代表。“黑色风暴”把大多数男劳力卷到乌龙河畔野鸡川一带的煤矿、筑路工地等建筑工程,女人历史地挑起了男人与女人曾共同承担的种田、放牧、打坝、植树任务。书中重笔描写的几十名女性人物里,白翠娥和孙秀秀是着墨最多的。白翠娥美丽善良,纯朴清秀;孙秀秀漂亮活泼,愤世嫉俗。两个女性的不同婚姻爱情、不同性格表露、不同生活方式,结成的姐妹般真情,难分难离,动人心魂。从白翠娥、孙秀秀和黄沙窝村一大批青年媳妇以及众多姑娘的身上,交相辉映,互为衬托,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沙窝女性艺术画廊。

作品的语言艺术具有以“信天游为主旋律”的诗性韵味。作者运用了美学化、散文化、诗歌化等语言艺术的交叉表达形式,做到语言结构自然流畅,不堆砌,不刻板,不枯燥,让读者始终处于散文、诗歌韵律的春天雨季里,感受大自然与人类共创的温馨。另一个特点是方言化语言应用出神入化。大量的信天游、民歌、酒曲、小调等,使作品的土气味、野性味、沙层味、煤粉味混合搅拌,形成了粗而不俗、野而不耻的地域文化景观。

  《黄沙窝》,乔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