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的自律

2007-09-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金星 我有话说

自从长篇小说《古船》之后,对山东作家张炜一直多有关注。许多年前就听说,在出版了他的第68本新作《心仪――域外作家:肖像与简评》之后,他表示将停止出书,因为重复出版太严重,所以决计沉下心两三年,读书思考,深入生活,争取写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作品,增加自己文字的张力。而在沉潜身心、“融入野地”近15年

后,他终于写出了《刺猬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这是一部属于精灵的传奇,是他带着敬畏与拷问完成的逼近人性世界极限与边缘的独特书写。可以说,这也正是他自我苛求的结果。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恐惧》发表后,读者提出尖锐批评,在真诚地剖白自己之后,梁晓声也断然搁置了此类文字的“荒诞”续写。在文坛向以荷戟独往来的姿态出现的张承志,也曾在《羊城晚报》上公开撰文,就自己作品的一些错误和败笔作了检讨。他在这篇题为《文责初检》的文章末尾说:“只是稍微打扫就这么多,禁不住心中吃惊。黑纸白字,已经难以追回。只能说,我的知识修养体系中存在着许多毛病。确实,一路的顺风往往诱发病灶,释放出自己浅薄的一面。谨向读者致敬!我将常怀自警,时时清算自己的文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试图以文字立身,就应有这样敢于否定自己的气魄。

“艺术大师们被一条叫做时髦的疯狗追赶着。”已不知这句话最初出自何人之口,但听了之后因太过生动就很难忘记。自然,艺术家(当然包括作家)们在创作道路上不敢懈怠的艰辛也就足可想见。而为时髦所追逐,或者受其诱惑导致急功近利的浮躁,在根基原本就不稳的一些人身上,似乎也就在所难免。充斥于图书市场的那些批量生产的声色犬马无病呻吟之作,便是一种明证。在商业杠杆的作用下,文学创作的世俗化倾向日甚一日,这已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许多创作者在繁华扰攘的物质世界面前,只向市场或财富作着谄媚式的直接倾斜;或故弄玄虚,热衷于文字游戏,了无文学对社会所应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至于“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以及产生传世佳作所需的“十年磨一剑”及“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金玉良言,更是在讪笑之中已成虚妄。在电视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曾出现过一个来自“京城”的专以撰写各色大侠为能事的人,她虽一再声称是一个“有自律的撰稿人”,却处处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令人啼笑皆非。笔者之所以在开篇时对三位作家近日的举措一一陈述,是因为他们已写就的和将有的作品,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一直有着较高的评价和阅读期待,而他们在自我惕厉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清醒与自律,那种“煮字生涯”中应有的绳墨自守与严谨自重,无疑是当代文学的一大幸事。

但轻薄柳絮,无风也自飞。近日从报上得知,某知名女作家的一本几十篇散文的合集,竟分别被冠以散文、散文集、散文精选、精品散文集、散文精品赏析等犹如“文字游戏”一样的书名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真是让读者挑晕了眼。如此“一女多嫁”,最终遭到鄙夷乃至嫌弃,也在情理之中。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所以对创作者而言,只有自律,才能超越。也只有不断地自律,才能葆有创作的激情,才能产生精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家。而读者们,对提供给他们精神食粮的人,是日甚一日地厚爱与敬重,还是日渐地倦怠乃至遗忘或唾弃,他们的不约而同,也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