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并不叫好的修改

2007-10-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金星 我有话说

很显然,作为武侠小说大师的金庸对自己的作品是相当在乎的,因为他总忍不住要对他那些早已刊布于世的小说作出不断的修正。据近日的《今日早报》报道,金庸武侠小说最新修订版全套将于11月中旬在内地出版。在这个最新的修订版里,《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竟恋上了梅超风;《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在梦中练习捕获麻雀、

蝴蝶之功,但猛然惊醒后发现手握的竟是小龙女的玉足;而在《书剑恩仇录》中,则新增了结尾“魂归何处”:陈家洛在香香公主死后悲痛自责,不能自已,霍青桐深为忧虑,托阿凡提前往劝导,并称若他自杀,自己也将随他同赴九泉;陈家洛与香香公主最后便在冥冥中相会……金大侠“静极思动”,一番搬弄,便令无数的“金迷”应接不暇,当然落到实处,也便是对那一套想必是价格不菲的全集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在创作激情的推动下肆意挥洒,往往来不及对主题、形象、结构、语言等作仔细的斟酌,因而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欠缺甚至错误,所以随之进行的也便是必要的修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师们,都是十分重视修改的。曹雪芹为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是“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为了使《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在法庭上的第一次出场就血肉丰满,托尔斯泰竟为这个形象修改了二十次之多。杨朔的散文《雪浪花》,全文仅3000余字,他却作了近200多处改动……但这一切都应是在定稿付印之前,一旦成为铅字,大都就由不得自己了。所谓深思熟虑在前,坦然面世于后(包括“不悔少作”的勇气与淡定),更何况“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好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如果动辄就要作出修改,事实上既见出了作者个性的犹疑和创作思路上的飘忽不定,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其实在2003年的广州版《金庸作品集》中,金庸就对他的最为著名的15部武侠小说作了几近是颠覆性的修订。主要表现在删改情节,丰富人物;与时俱进,更新历史观念;字斟句酌,提炼文字;对过分神奇的部分,大刀阔斧,能去则去。如此修订,对读者而言,不能不说是既惊且喜。闻过则改,善莫大焉。但这一回的修改,从已透露的内容来看,又不能不说是再一次地见出了金大侠的率性而为,甚至有着一种“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做派。名家名作,一旦流布于世,往往深入人心,尤其对其笔下人物的福祸悲喜,读者无论拍案叫绝或扼腕叹息,也早已了然于心,并多少领悟了人生的境遇其实也是大抵如此。大局既定,余下的便是无尽的咀嚼与沉吟。而如忽然又要改弦易辙,恐怕错乱的不仅是读者,连他笔下的人物也要啧有烦言或怨言。当然,始作俑者为大,作者无论怎样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到底也是他自己的意愿,干卿何事。可金大侠这一次的重出江湖,以小人之心度之,或许还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居多,但于读者而言,想必并不是一件快事。“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这是后人读了《红楼梦》后对曹雪芹的赞叹,不知依然健笔纵横的金大侠对此有何怵惕。

可金庸先生的锐意进取又是有目共睹的,2005年,已是81岁高龄的他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博士学位,目的是将历史、考古、世界史作为研究对象,准备写一部中国历史,以表达他长期以来对中国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理解。其实在这一方面,又加之他的声望与阅历,倒是金庸先生最应该做的,同时也是最值得人们翘首以待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