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潘基文:充满“温暖魅力”的政治家

2007-10-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素娟 我有话说

读到《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一书,确属偶然。但正是这位身上充满了“政治色彩”的传奇人物,在这样一个清爽的秋季午后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多年前,作者在一次采访中意外地关注到

了时任韩国外交部次官的潘基文,对其进行了长达7年的跟踪采访,并在潘基文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将自己多年来的了解和感悟,及其从孩提时代到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的鲜为人知的佚事编写成册,奉献给读者。

在书中,作者从潘基文的童年生活讲起,分别从“忠州的模范生,潘基文”、“潘基文的三十七年外交生涯”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位身上笼罩着无数光环的传奇人物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少年潘基文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少年。据他的身边人回忆,“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作业,他却总是不折不扣地彻底完成”。为了练习英语口语,他经常在有美国人出没的工厂附近转悠,碰到外国人就跟他们打招呼,通过和他们聊天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对此,潘基文本人也表示:“托这些外国人的福,高中二年级我已经掌握了英语会话。”以至于后来,潘基文甚至还得到以高中生的身份去美国进修的机会,并在参加美国红十字会和红十字联盟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红十字国际考察计划及研究大会(Operation V.I.S.T.Ain US)”活动中,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接见。这次会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成为了他日后走上外交官之路具有决定性的契机。用同样的方法,潘基文学会了法语和德语。在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驾轻就熟的语言能力帮他成功地化解了众多危机,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信任……

当然,潘基文后来之所以形成那种处变不惊、宽以待人的性格与父母的影响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家境中落,但潘基文的父亲却始终怀着一颗“温暖的心灵”去帮助他人。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强精神,母亲甚至还从邻居家抱回几只小猪崽分给孩子们喂养。于是,身为长子的潘基文从小就带领着弟妹们承担起了很多家务,并在带领弟妹劳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着自己的领导能力――“用石头、剪子、布来确定大家的任务:第一名负责打扫院子,第二名负责打扫走廊,倒数第一则负责大家都不愿意打扫的房间。因为这不是强迫式的劳动,所以兄弟之间没有怨言和不满。”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潘基文的传奇经历之外,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也在《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一书中被真实地暴露出来。1972年,潘基文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自愿选择了去印度。对此,潘基文的弟弟这样解释:“当时,我们家的情况非常不好。如果大哥去美国的话,很难攒下什么积蓄;如果去了相对落后的印度,省下钱来还可以贴补家用。”也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遇见了日后的良师益友――时任韩国驻印度总领事的卢信永总理。

坦白地说,与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相比,潘基文身上似乎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一种“领袖的魅力”,但在众人眼里,他却始终是一位才华横溢,勤奋乐观的外交官,坚持不懈地为世界和平做着努力――我相信,对于他来说,这已足够。

《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一书,虽然有些地方译得有点生硬,但它的价值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可以作为一本钻石版的“职场晋升MBA教程”,让苦于晋升无门的现代人认真研读;同时,它也真实地记录下了一个感人的成长故事,值得如今的青少年和家长们细细品味。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对于梦想未来的人们,它是给人以希望的伟人传;对于默默工作,努力完成赋予自己任务的人们,它则是预言成功的教科书。

《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李河源、安容均著,薛舟、徐丽红译,春风文艺出版社9月第一版,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