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文质: "慢教育"的思考

2007-10-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余岱宗 我有话说

阅读张文质的教育随笔新著《幻想之眼》,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不是他对教育界弊端的批判,而是他在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同道者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种两难冲突。

在这本教育随笔中,写得最深情之处,就像文质前几本教育随笔一样,依然是一个教育者对女儿的关注:关注女儿对待同学的态度,关注女儿在应试制度下

的精神压力和灵魂疼痛,当然,这种关注自然地延伸到女儿的学校环境和老师的态度。阅读这些文字,我时时有所共鸣,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有待极大地改进的教育制度和环境其缺点造成的苦痛是波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目前教育环境中的诸种负面因素,使得许多老师、学生、家长进入了一个消极循环的怪圈。那么,如何让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一个积极循环呢?张文质提出的做“一个出奇的有耐心的人”的目标,让我感觉到一种希望。张文质一贯提倡的“慢教育”,这与张在这部著作中列出的“成为懒人的15条理由”是相呼应的。如何才能让如今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慢”下来,真正地让老师感受到传授知识的平静中的乐趣与平凡中的圣洁感,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中无比充实的多彩和青春少年才有的朝气与骄傲,如今的“应试”“应查”“应评”教育不“慢”下来,又如何实现得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是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歌猛进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前所未有的相对富足,然而,这不能成为足够的理由让学生丧失睡眠和该有的天真而被训练成考试机器。“慢教育”的教育理念包含着一种以从容应对高压态势造就的粗暴冷酷,以沉思对峙急功近利的肤浅,以智慧瓦解手忙脚乱的自作聪明,以诗意找回生活学习应该获得的情趣和乐趣。

然而,作为当事人,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要获得一种诗意的学习生活,无论多么富有智慧和情趣,要改变目前这种“快教育”的现状又谈何容易?张文质说:“常常觉得,说一些微妙而又恰当的话相当难,表达对孩子的爱意也比较困难,看来对爱的表达更需要训练和温习……”在这样的表达中,是不是透露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对待“快”,根本无法“以快制快”,家长和老师只有从其内心里不断地生长出一种教育的诗意关怀,不断地向自我的内心提醒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不断地把自我的性情和学问往高处提升,才可能在周围种种聒噪声之外去寻求教育者应该有的平静、忍耐、诚恳,并进而去争取内心的丰富、学问的充实以及对人的善意。

一个人怒气冲冲地抨击教育时弊,许多时候是有必要的,但要根本地改变教育者的心态和目标,正面地去塑造一个教育者的对美好人性的欣赏,多个侧面地表达一个教育者对世界细腻微妙的感受,则更有必要。因为,怒气可能在一时间里让某个不良状况改变,而教育者的灵气和锐气则需要长时间的陶冶、培育和维护。从这点上说,张文质反复思虑和提倡的“慢教育”,是改变当前中国教育消极面的一个可值得探索的教育改革理念。这种“慢教育”,就是以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瓦解粗暴、劝导贪婪,并进而消除心灵的贫困。

《幻想之眼――一位教育者的内在冲突》,张文质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1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