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学《读者》的文化寂寞心态

2007-1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河南省开封市 雷泓霈 我有话说

《读者》的成功是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2006年10月,《读者》的发行量曾经一度突破千万,去年,它的平均发行量达到898万册,现在,作为中国期刊杂志界的第一品牌,《读者》稳坐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交椅,正在延续自己的奇迹。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泊而安静,读者给它的评语却是“书淡如菊”,《

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一直抵达我们的内心。

《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说,“我觉得做任何的品牌,不能有很着急的感觉,不能激进。现在很多人说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读者》这些年来一直不张扬,都是慢慢地在做。”“进入杂志本身的一种完美,所谓静水流深。”此话很有道理。

“耐得住寂寞”,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忠诚信仰,更是对读者的培养和高雅文化的自信达观,对文化产业化方向的寂寞倡导。刊物吸引读者的、震撼眼球和引起思考的,不是花哨的明星花边新闻、无聊法制报道、复杂三角恋情和乌烟瘴气的情人文化、腐败文化和社会边角料,而是充分相信读者自己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对人间真情、人类情感的追慕。

可当今这种文化寂寞心态还剩多少呢?一部电影需要首映之类的票房价值来验证,一部文学作品需要销售量的多寡来证明,文化刊物等的文化效应更需要立竿见影之类的发行量等市场认同来佐证。这种所谓的市场模式虽是作品质量的一个验证,可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它的质量优劣却更需要长远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来自证,需要人们的精神发展和心理发展来说话,需要生态型文化体系来证明,而构建这些周期长,需要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和刺激。所以,为了创建所谓的良好文化效应,当今,很多文化规律不得不向经济利润让路,文化尊严不得不向创收低头,文化本质不得不对低俗甚至是恶俗盲目迎合。寂寞心态被急功近利取代,沉稳雅致被叫嚣粗俗取代,文化市场鱼龙混杂,给社会大众带来极大的视觉污染和观念误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