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区域研究的社会史视野

2007-1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小田 我有话说

区域史研究以空间相分别,但空间本身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真正有意义的是,史家以何种方式,关注空间中的什么?《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以下简称《苏州与徽州》),在社会史的视野中再现了近世以来江南社会内部“两个小区域”的互动场景。

苏州和徽州,历来是史学界关注

的焦点,《苏州与徽州》作者曾就其中的许多重要侧面,进行过细致深入的探讨,当其中的一部分成果被整合成为体系严整的著作时,我们发现,无论是作者所抱持的自觉意识,还是其中的相关专题探讨,都体现出明显的社会史特征。

与通常的地方史叙述不同,《苏州与徽州》缘于社会史的驱动:“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第1页)。什么是社会史?言人人殊;但在一定范围内,似乎存在一种共识:社会史是一种“全面史”或称“整体史”,这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法国年鉴学派开始就信奉的史学观念。作者就此入手,指出,经过社会史整饰的历史三要素(时间、空间和人),被赋予了新的全面性。在全面的空间中,江南区域研究自有其存在的天然理由:传统中国社会历史的丰富内涵存在于众多的区域历史之中,整体研究的基础应该是“对各个区域进行综合的研究”。就传统中国女性而论,在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网络中,她们处于社会的底层,都把贞节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命运相同,但如果着眼于不同区域和江南区域内部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作者发现,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境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这又是与两地社会结构紧密相关的。不仅如此,作者认为,区域社会是整体的细胞形式,认真解剖一个区域社会,可以获得整体社会的全信息。在这里,《苏州与徽州》对于社会史的洞察力,不仅仅在于一般意义上的“麻雀解剖”,而更在于被解剖“麻雀”的天然整体性。在作者看来,区域是相对的,江南是一个区域,但区域小可至一村、一镇,即区域是多层次的,以社会史的观点,就是全面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作为区域组成的社区常常是作者考察的基础和个案。比较典型的,如对徽商鲍氏在苏州的宗族重建等的考察,将区域社会生活实态毕呈毕现。

区域研究的社会史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空间要素中,也体现在时间和主体的要素中。仅就主体而言,在社会史视野中,“全面的人”理应包括底层民众,而他们,“是生活在草根社会中的,即一个个具体的区域中的。……关注全面的人,就必须加强区域史的研究。”至此,可以肯定,区域史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可以深化中国整体史的研究。由此我们不难明白,社会史的“整体史”观,意味着史家所关注的对象不仅是上层精英,也应该包括构成社会绝大多数的底层普通民众;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一些突发的政治事件,还应该包括稳定的日常生活;投注的空间不仅仅是抽象的社会,还应该包括具象的社区。这样,新的关照对象与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一起,就构成全景式的社会历史生活场面,构成整体社会史。由此,“社会史包含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但比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得多”。

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史并非指增加某些关照对象,而是意味着研究范式的整体更新,由此导致的研究方法上的跨学科对话势所不免。《苏州与徽州》在进行两地比较时,没有局限于经济文化表象的简单罗列,而是从区域互动的方式出发,将区域比较划分为区域间的沟通、相互作用和知觉三个层面,在这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里向人们展现两地经济互动、文化互动和人的互动,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社会生活要素的异同:家庭-宗族结构、市镇结构、社会管理与社会保障系统、社会阶层状态、社会文化与社会信仰、社会风尚……很明显,作者对于区域历史的提问方式以及上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都自觉借鉴了相关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苏州与徽州》中的区域社会场景之所以新人耳目,端赖于前沿意识强烈的社会史视野。

《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唐力行等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第一版,23.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