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年作家创作使命感日益提升

2007-1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青年作家要求深入一线、深入农村以及艰苦地区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充分表明我国青年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意识在增强,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三贴近”,创作优秀作品,这正是国家要重点扶持的。中国作协相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这样描述近年来我国文坛创作的

新变化。

为期4天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11月16日在北京落下帷幕。青年作家们在会议中回顾、总结和交流了自上次全国青创会6年来的青年作家工作,分析和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促进文学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年作家创作繁荣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担任中国作协“文学创作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办公室主任的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作家蒋巍对青年作家的良好创作态度给予积极评价。他说:“大会最后,我听了麦家、何向阳等人的发言后,给其中一个朋友发短信说,你们的伟大和美丽让我震憾。”蒋巍说,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慨:“也许我说的过于严苛,我们这一代人也许过于坚守纯文学,也许姿态过于优雅,在文学如何和世界衔接,和大众和时代衔接上并未解决好,缺少和世界对话的能力。但我对新的一代充满信心,他们有高的文化素养,高超的、出手不凡的能力,同时他们对于市场的运作,既适应又熟悉。因此,在解决文学边缘化的问题上,在解决文学作为中国软实力走向世界的问题上,文学作为亲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崛起的这代作家手上,相信会有一个让人期盼的圆满的未来。”

蒋巍表示,和五六年前的作家不同,这一代青年写手,认识生活、书写生活其速度之快、信息量之丰富、表达方式之多样、个性风格之多彩,前所未有,与其说是青年一代的展示,不如说是时代造就如此炫丽的一代。他还向记者透露,从每年申报的重点扶持作品创作计划看,青年作家要求深入我国重大工程、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农村以及艰苦地区的人数越来越多,选题越来越扣紧时代和民族奋斗的历史,这充分表明我国青年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意识在增强。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三贴近”,创作优秀作品的努力,正是我们重点扶持的。我们对青年作家的重点扶持,都在逐年加大力度。四年来总计91部,占全部入选作品31%。

陕西作家红柯曾参加过三届青创会,而这回是他最后一次参加青创会。对此,红柯最大的感觉是“沧桑感”。他说,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胡平带领学院集体参加青创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他们中有很多是80后学员,这使我们60年代的作家有一种沧桑感。”红柯表示,他对李长春报告中所说“靠人品做人,靠作品说话”的发言感触很深:“这使我想起了美学家宗白华的一句话,他说,文学艺术有三种境界,以格胜,以气胜,以情胜。对60年代出生的作家来说,发表作品不是什么问题,如何把作品写好才是最关键的。可以多写,但要少发。要以质量取胜,以少胜多。”谈到年轻一代的作品,红柯认为,他们有青春活力,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作家,他们的文化水平高,很多人甚至是博士后,对生活、对社会有自己的理解,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

“这次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收获很大。”作家戴来说,“最为深切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在听了李长春讲话、金炳华讲话及其他报告之后,对于国家的发展大势、当前的时代需要等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对文学写作应有一定的使命感、责任感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使自己今后的写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二是通过作家同行之间的会上与会下的多种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特别是在文学观念与写作方法等方面,都从别的作家同行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这对丰富自己的文学认识,提升自己的文学写作,都会很有裨益。总之,我很珍惜这次会议的收获与成果,并努力把这些东西化为积极的因素,使自己的写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学要有作为,青年作家要有作为。作家魏微正在广东某镇挂职体验生活。她表示,自己对农村题材的驾驭并不是擅长,但这并不妨碍作家走出书房、接触热火朝天的生活。这样的体验也许不会直接在作品中留下痕迹,但也不会浪费。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表示,从参会人员的构成看,70年代出生的作家占最大比例,他们慢慢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主力。青年作家的创作表达着这一代人的经验,他们的作品折射出中国社会经验的变化,使文学界不断有新的元素加入。青年作家更应该提高向生活学习的自觉性,勇于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