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者聚谈如何定义“科学传播”

2007-1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

本报讯 “科学传播”如何定义?科学传播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传播什么?11月17―18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上,这些问题引发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热烈讨论。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科学传播”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非常有活力,但在很多问题上,这一领域

的学者并未达成一致的看法。“科学传播”与“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技新闻”等概念有何不同,各方人士一直争论不休,也成为这次会议与会者讨论的核心议题。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科普强调科学知识和信息自上而下的单向流动,这种模式应该超越;另有学者认为,推出不同的名词乃是概念游戏,没有实质意义。关于“科学传播”应传播什么也是这次会议的中心话题之一,这就涉及到“科学”如何划界、如何对待中医等地方性知识、如何看待科学主义等复杂的学术问题。“提出科学传播的概念有相当的现实性。‘传播(Communication)’一词包含了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等含义,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传播’与‘科普’有本质的不同。在大科学时代,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界与公众之间加强‘平等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吴国盛说。

“科学传播”概念在国内的出现可追溯到1999年10月科学史发展战略研讨会,那次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提出了“科学传播学”的说法。在吴国盛等学者的推动下,北京大学设立了名为“科学传播中心”的虚体研究机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设立了“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另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也相继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并在这一方向下培养研究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