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让“残酷青春”现象成风

2007-1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天津南开大学 孟隋 我有话说

重庆4名年龄在16岁左右的学生为“寻找课本中没有的乐趣”,竟以整人为乐,强迫同学喝尿、吃大便、吞下他们的呕吐物与口痰等。受害同学被整得需要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这种“青春暴力”和“青春虐待”现象确实是教育界最难克服的问题之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暴力手段并不是为了什么直接的功利目的,而只是

采用暴力手段侮辱对方,以求“取乐”,即通过矮化他人人格来显示自身的强大力量。惩罚不是为了报复,只是为了重新确证自己的力量。青少年具有了某种成熟的体征和独立能力,但是还是不被社会认可,因此,一些极端的人的倾向就是崇拜力量和权力,并时时渴望支配别人,具有暴力和虐待他人的倾向。

这种特殊心理的铸造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是形成一个人性格结构的重要场所。据报道,重庆4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不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精神的避风港和一个可供他们学习模仿的父权偶像,于是他们只好“跟着感觉走”,最后走上害人害己的悲剧道路。

同时,“青春虐待”现象更主要的是与学校有关,学校首先要教学生做人,那么首先学校就要尊重学生,而不是贬低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扭曲,让他们极度渴望通过支配别人、矮化别人去证明自己的力量。学生不是被动的、任由学校权力去支配的客体,他们也具有了一定的成年人的特征,需要学校更加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教学互动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还有,学校的德育更不是用来宣扬“仇恨”的,也不是用来倡导“斗争哲学”的,其首要原则是让学生们知道敬畏生命、知道众生平等、懂得“爱”是人类的美德等普遍原则。

一般论者总是把“残酷青春”现象笼统地归因于“教育的失败”、“社会风气日下”,其实这是很不到位的。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缺乏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做出细致的分析、给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才让“残酷青春”现象一再上演。花季少年的悲剧让人警醒,希望更多的教育专家、犯罪防止专家参与对层出不穷的“残酷青春”现象进行细致的调研,并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者们提供有益的建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