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约王充闾先生写历史

2007-1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臧永清 我有话说

去年下半年,王充闾先生因事来京,我几次去拜访他。除了叙旧和共游故宫、鲁迅博物馆等地,我还趁机向他组稿,希望他能写一本说中国皇帝的书。他还真考虑了,待他说要写“历史的吊诡”时,我颇感兴奋:这确实是个好题目。

我知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写出一部20万字的历史散文主题著作,对于一个70多岁的

老人来说,是有些勉为其难的。但于充闾先生而言,这又并非不可能。充闾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那么精深的研究和体悟,又有那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应该是短时间内完成这么一本难写的书的基本保障。我的师兄孙郁先生早就对我说,充闾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之深、之广,甚至是很多专攻于此的历史学教授所不及的。我也早就读过王先生的《春宽梦窄》《面对历史的苍茫》等书,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工作时我还曾在“布老虎随笔”中编过他的散文随笔集,领略过他的学问和沉雄大气的文字。所以,我对充闾先生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这本书充满信心。

之后就是等待和偶尔的沟通。

我和充闾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即有交往。以我对先生的了解,他答应了的事,是不需催促的。所以,偶尔的沟通,我也主要是问候先生的身体状况,我实在害怕因为写这本书把先生累病了,那我就罪莫大焉。倒是先生在每次通话时,都会提及书的进展情况。每每这时,我都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不想给先生带来压力。

今年5月,这本书的初稿就已写完。但先生那时并未交稿。为了确保作品质量,先生还特地请了些好友、同道,开了一次评稿会,参加者有我的老师王向峰教授,编辑家林建法先生,作家丁宗皓先生等。这些人我都认识,都是些认真至于苛刻的人。这次会后,充闾先生又根据与会者的意见对书稿进行了一次认真的修改。对其他作者,这一次的修改或许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书里的很多篇章,甫一写就,即被杂志抢去发表了,即被检验过了。然而,充闾先生就是这么一个追求完美、从善如流的人。

我在6月份读到了书稿。这已是反复修改过的稿子了。责编对我说,编这样的稿子,感觉真好。是啊,不但几乎不用修改,还可以学到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又可以感受作者对历史的高远的见识,当然是一份美差。

这两年,历史文化类图书很热,个别书甚至热到了发烫的程度。这股热潮与央视等强势媒体的大力推动有最直接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读者对这类图书强烈的心理需要。在中国加入了国际大循环之后,人们需要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获得身为中国人的角色确认;另外,在已然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人们一方面把目光眺向西方,借他山之石攻玉,另一方面,又要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中寻找智慧。没有读者的强烈的心理需要,我以为,再强势的媒体也很难推动出这样的热潮来。当然,我也觉得很多书写得并不到位,比如那些只是简单还原历史情状的书。有史更有识的书更有价值,读者既可以从中获得历史知识,又能引发思考,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才是历史烛照现实。

《龙墩上的悖论》就是一本史、识俱佳的好书,尤其是识,在这本书里作者表达了很多高远的见识。

古今写皇帝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栋。仅就皇帝这一大题材而言,这本书的选材并不新鲜。可贵的是,它所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帝王身上的吊诡,也就是悖论。

皇帝们是历史活动中的特殊人群,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予取予夺的政治权威。王充闾先生在他们中的一些人身上,发现了一系列不易把握、没有逻辑、充满玄机与隐秘的东西。王先生称它为历史的吊诡、人性的悖论。

皇帝们最关心什么?当然是王朝能否千秋万代、绵远相传。当然是自己既称“万岁”,能否真的多活几年。最典型的就是号称始皇帝的嬴政。他期望秦帝国万世一系,更期望自己长生不老。怎样实现呢?他修建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强胡入侵;他焚书坑儒,防备读书人造反;他派人去寻觅长生不老之药,甚至不畏艰辛,亲自东寻。然而,历史老人却和始皇帝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偏偏让秦帝国二世而亡,亡秦者恰好是不读书的刘、项;只拨给始皇帝49年寿算,连半个世纪都不到。

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那些有抱负的帝王们殚精竭虑,苦思“妙招”,结果却常常是事与愿违。

发现了吊诡不易,描述了吊诡也不易,破解吊诡则更难。这既是对作者能力的考验,也决定着著作能否在品格上有所提升,由一般的历史著作提升为历史哲学著作。这是一道坎儿,一道寻常作者迈不过去的坎儿。王充闾先生迈过了这道坎儿。对于吊诡,王充闾先生颇多妙论,这常常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谈到继统时他说:“这是一个无法跳出的怪圈,一个不能破解的悖论:要么干脆放弃‘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要么就得每时每刻面对着致命的危机。放弃前者不可能,因为‘家天下’、世袭制是封建王朝的命根子。这样,就只能永无穷尽地吞咽混乱、败亡的苦果。”

由楚汉相争引发的议论更精彩:“楚汉相争的结局,揭示了道德与功业的悖反。项羽的悲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道德的悲剧;而刘邦的胜利,则颇得益于他的政治流氓的欺骗伎俩和善用权术、不守信义的卑劣人格与无赖习气,这使他把握住战场上的先机,多次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功业把‘流氓皇帝’装扮成了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却因失败而声名受损。流氓成功,小人得志,辄使英雄气短,混世者为之扬眉吐气。”

我常常想,王充闾先生之所以对发生在皇帝们身上的悖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除了和他对中国历史烂熟于心有关外,和他从政多年、洞明世事、人情练达是不是也有关系?我们怎么能期望那些不通世事、迂腐可笑的教授们对纷繁的历史有精深、独到的认识?

正是这些精深、独到的认识赋予了这本书强烈的现实意义。现在都在讲基业长青,如何才能基业长青?如何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让一个企业成为百年老店?一个人又如何始终保持上升势头?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我想,《龙墩上的悖论》是会提供很好的启示的。

面对散发着迷人书香的《龙墩上的悖论》,我有一种深深的感激。深深地感激王充闾先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为我们著就了这样一本书,一本可以鉴古知今的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