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子和贫儿》:虚构的和真实的

2007-1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余凤高 我有话说

真名塞缪尔・兰雷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几乎已经被人忘却的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主要是以《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描写男童历

险故事而赢得文学地位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甚至认为:“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这话自然过于夸张,但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最孚众望的作家之一,则是不虚的事实。马克・吐温1881年的也是带有男童历险性质的小说《王子和贫儿》或许算不上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但的确也是他最有趣的小说之一。作家在他的《自传》中写到,小说出版后,他的孩子们看了,都非常喜欢,称赞说:“爸爸最新出版的书中,有一本是《王子和贫儿》,毫无疑问是他写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我曾要爸爸写一本书,展示他那富于同情心的天性,而《王子和贫儿》在某些方面来说正是这样一本书。书中充满了可爱的想法,还有那语言,多好啊!真是十全十美。……《王子和贫儿》充满了动人的地方,不过又总是处处透露出一丝幽默。……哦,写得多好玩,写得多有趣!……”(谭惠娟等译)

《王子和贫儿》描写贫儿汤姆・康蒂和王子爱德华・都铎这两个不仅在外形上,甚至面容、神情都完全一样的人一次偶然相遇,为了好玩,交换了服装,从而因误会而引起一连串有趣的故事。建立在这误会上引起的故事,当然令人觉得荒诞,是作家的虚构。可是在这虚构的框架下面,全书中的许多事件都无比的真实。

爱德华六世(Edward Ⅵ,1537-1553),也就是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第三代国王爱德华・都铎(Edward Tudor),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三个妻子简・西摩(Jane Seymour,1509-1537)的儿子。亨利八世先后结婚六次,所以爱德华和亨利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所生的女儿伊丽莎白(1533-1603)是姐弟关系,而和亨利的外甥女,他妹妹玛丽・都铎的女儿简・格雷(1537-1554)是表兄妹。马克・吐温在小说第三章“汤姆与王子的相遇”中写到爱德华向汤姆讲述自己的身世时这样说:“我姐姐伊丽莎白公主14岁,我表姐简・格雷公主和我一样年纪,秀丽且又温文有礼。但我姐姐玛丽公主(指伊丽莎白)总是一副阴沉不快的样子。”不但关系确切,简要的几句也真实地概括出了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年龄和个性特点。

亨利八世是一个有争议的国王。有些历史学家肯定,虽然他曾给国家建立起一个比较良好的政府,并开始实行宗教改革,促进社会完善,但就历史地位来说,他在任何意义上都算不上是一个伟大人物;另有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国王,甚至是有史以来英格兰最伟大的国王。不过他的性格乖戾而残忍是无人异议的。亨利八世以无男嗣为由强迫与第一个妻子、西班牙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又以通奸罪处死安妮・博林;他原是从政治上考虑要与第四任妻子、西德意志新教徒联盟的领袖克利夫斯公爵威廉克利夫斯的妹妹安妮结婚,见到安妮后,发现她不漂亮,且两方的联盟也未结成,于是仅半年零一个星期,便解除了这个婚约;他与第五任妻子凯瑟琳・霍华德是秘密结婚的,后来又怀疑她与人私通,将她关进伦敦塔,两天后斩首……

只有简・西摩,亨利八世说她是他唯一的“真正的妻子”(TrueWife,用的是大写字母),因为她给他生了他最希望得到的儿子爱德华。但生下爱德华12天,便可能因为产褥热,也可能是由于剖腹手术引起的感染而死。对她的死,据说亨利是真心感到沮丧的,对她生的这个儿子也特别喜爱。亨利亲自细心照料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包括擦地板、洗碗碟、让孩子离开人多的地方,尤其是有人生病的地方,怕他被染上疾病。简・西摩的兄长爱德华・西摩(Edward Seymound,约1500-1552)也特别受恩宠,他先是任爱德华六世的摄政,称“护国公”,不久又受封为萨默塞特公爵(1stduke of Somerset),有两年半时间实际为代理国王。

阅读《王子和贫儿》时,也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在书中都有真实的体现。

在小说第五章“汤姆成为贵族”中,马克・吐温描写汤姆在宫中见到

“一个个子很大又很胖的人,宽阔的脸上全都是肉,表情严肃。他硕大的脑袋上,头发灰白,他的灰白的络缌胡子,像一个画框,架在他的脸孔周围。他的穿着非常臃肿,已经旧了,处处都有点儿磨损。他的一条腿肿了,被用绷带包裹了起来,搁在一只枕头下面。……这个脸容严厉的久病之人便是令人畏惧的亨利八世。”

马克・吐温对亨利八世的这些描述也与后人从众多他的肖像上所看到的人物相吻合。特别对他“腿肿”的描述,更是难能可贵。因为直到近年的研究,才认定亨利八世是一个梅毒患者,同时大概也是因为梅毒,在小说作为背景的爱德华10岁的1547年病逝;这“腿肿”正是梅毒的典型性症状。只是以往,因为考虑这会影响到国王的声誉,他这病症常被隐瞒,传记著作也因缺乏资料依据而基本上不被提及。可见马克・吐温如何的从稀有的历史材料中寻觅细节的真实。

与此同时,小说第十二章“王子和他的救星”中写爱德华听到“国王驾崩!”后,“意识到他的损失有多大,充满苦涩的悲恸,因为这个使他人如此恐怖的严厉暴君,对他一直是温柔慈祥的。”对亨利的两种态度,也完全合乎历史事实。

小说中还多次提到的历史人物,除了亨利国王口口声声对儿子说到的“你舅舅赫特福德”,即是他生母简・西摩的兄长,先是赫特福德勋爵,后来的赫特福德伯爵爱德华・西摩(Earlof Herford, Edward Seymound),还有一个叫人诺福克勋爵或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Thomas Howard,1473-1554)。托马斯・霍华德是诺福德第二代公爵托马斯・霍华德的儿子。他在1495年与爱德华四世的女儿安妮结婚。安妮于1512年去世后,他又与九年后因叛逆罪被处决的白金汉第三任公爵爱德华・斯特福德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托马斯・霍华德官至海军大臣和国王驻爱尔兰代表,还受命主持对安妮・博林的审判和处决。但在1542年他的侄女、亨利八世的第五个妻子凯瑟琳・霍华德被处死后,亨利八世对托马斯・霍华德的忠诚产生怀疑,便将他投入监狱;1546年12月,托马斯・霍华德又被控与他儿子萨里伯爵亨利・霍华德同谋叛国,结果,亨利・霍华德在1547年被处死,托马斯・霍华德长期坐牢,直到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玛丽一世在这年的8月接位后才获释,一年后就去世。

《王子和贫儿》中对这一过程有大致确切的叙述:先是在第五章《汤姆成为一位显贵》的第一段写到,说在五、六个星期前,汤姆・康蒂“曾经看到一位高贵的官员以行礼的方式,把诺福克和萨里两勋爵交给那位伦敦塔的官员关押”;同在这一章又写到亨利八世下令让一贵族“告知国会,在太阳升起之前把诺福克的死讯带给我,不然,他们将因此而受到严厉的处置!”在第八章《国玺问题》中又多次说到,亨利八世感觉自己不久即将病逝之后,念念不忘要处决托马斯・霍华德,说“他不死在我之前,我是不愿死的。”甚至声言要“亲自去议会,亲手在死刑执行令上加盖国玺”。但最后在第十一章《在市政议会厅》中,则作了这样的交代,说是被当成国王的汤姆宣布:“从今天起,国王的法律将是仁慈的法律,再也不会是血腥的法律了!你们都起来!到(伦敦)塔里去,说是国王命令,不要处死诺福克”,等等。

这里只有说汤姆宣布“不要处死诺福克”显得荒诞,但不会有读者把这当真,别的全都真实;何况对于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一案,马克・吐温加有两条注释:

一、“诺福克公爵死刑的宣布国王很快就要死了;他惟恐诺幅克会得以逃脱,便下谕众议院,要他们赶快通过议案,借口诺幅克享有世袭的皇室官员之尊,必须另外任命一人主持他威尔士王子接位的盛典。――休谟《英国史》第3卷第307页。”

二、“诺福克公爵死里逃生亨利八世若能再活几个小时,他处死这位公爵的命令就会生效了。但是有消息传到伦敦塔,说国王已于昨晚去世,那官员推迟了这道命令的执行;议会认为,新政一开始,就处死王国中这个被专横而不公正地判刑的最大的贵族,是不明智的。――休谟《英格兰史》第3卷第307页。”

不但把事情说清楚了,而且表明他的故事有切实的历史依据。

另外,像第九章《河上的盛况》里对有关人士的极有历史感的穿戴的加有引号的描写,无疑也是从史书中摘录下来的。

《王子和贫儿》全书共有十多条注释,加上一些脚注,涉及爱德华・西摩的性格、对犯人实施的酷刑、王子的“代鞭童”(The Whipping-boy)、使用“爱杯”(The Loving-cup)喝酒的习俗、“著名的穿袜案”(The Famous Stocking Case),甚至基督教教养院的服装,不一而足;引用的文献除了休谟的《英格兰史》(Hume: The History of England),还有廷伯斯的《伦敦奇闻》(Timbs:Curiosities of London)、哈蒙德・特伦布尔的《蓝色法律:真实和虚妄》(Dr.J.Hammond Trumbull:Blue Laws,Trueand False),甚至有利・亨特(Leigh Hunt,1784-1859)的《城镇》(TheTown)和出版于1665年的《英格兰的流氓无赖》(The English Rogue.)等。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是著名的苏格兰经验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曾任爱丁堡律师图书馆馆长,以“三万册书之主人”的身份在书籍的海洋遨游,写出了大量著作;他这六卷巨著《英格兰史》,全名《从恺撒的入侵到1688年的革新》(The History of England from the Invasion of Julius Caesar to the Revolutionin1688),被公认是在麦考利(Baron 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的五卷本《英国史》(1840-1861)出版之前的标准《英格兰史》。约翰・廷伯斯(JohnTimbs,1801?1875)是古文物研究家,他的《伦敦奇闻》出版于1855年。詹姆斯・哈蒙德・特伦布尔(1821-1897)曾任美国康涅迪格州秘书和“沃特金森参考图书馆”(Watkinson Library of Reference)图书馆员,使他能获得一些秘闻,写出了《蓝色法律》一书,等等。

历史题材的创作,有真述和假述,或叫“真说”和“胡说”,也即是“戏说”之分。戏说和胡说是很容易的,只要知道,哪怕只是听说有某一个历史人物,也许再加一点想当然的事件,乱加敷衍,即可凑成一个故事,甚至许多故事。但仔细想想,作品中除了几个曾经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实际上几乎无一处是真实的。这类东西真是害人匪浅,不但会“气死历史学家”,更让青年人误认为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真的有那么一回事。但像《王子和贫儿》这种“真述”、“真说”的作品就不容易写了,要研究那么多有根有据的史料;而且小说的总体明显是虚构的荒诞框架也不会被人所误读。马克・吐温真算得上是一个“学者化的作家”。根据书中所涉及的历史题材,马克・吐温在《王子和贫儿》中所做的处理,不但是容许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没有真实,就没有可信度;而没有虚构,也就不是小说。

其实,“学者化的作家”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马克・吐温11岁丧父,13岁辍学,极少受正规教育。他的知识大多来自于他做印刷厂学徒和外出旅行时的见闻,当然还有他的自学。由于他的作品表明他的知识已经达到了足够的程度,以致到了晚年,著名的耶鲁大学、密苏里大学、牛津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学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