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片展《巴金的珍藏》流溢旧友温情

2007-11-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巴金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罗淑的译稿、孙毓棠的诗稿、年轻早逝的萧红的赠书……一件件跟随巴金经历无数风雨的手稿、书信,如今安静地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厅的玻璃柜中,《巴金的珍藏》让无数参观者为之动容,怀想无尽。图片展《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在另一个展厅同时与观众见面,80幅

图片是老作家黄谷柳拍摄的中国作家赴朝鲜慰问志愿军的历史画面。1952年3月,巴金率领17人的作家采访组奔赴朝鲜,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他后来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团圆》等作品(电影《英雄儿女》就是根据《团圆》改编的)。

为怀念两年前逝去的巴金先生,回顾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现代文学馆于11月23日起举办《巴金的珍藏》展暨《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图片展,免费开放到12月2日。

《巴金的珍藏》展出了巴金珍藏的作家信札、赠书、字画、部分作家手稿以及他与作家的合影近200件,其中有许多现代著名作家写给巴金的信。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巴金从没有让它们受到一点儿损伤。巴金曾说“我是靠友情活着的”,他把文学和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上世纪30年代,巴金与吴朗西等人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这时期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共出版10集160册,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路》、曹禺的《雷雨》及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都是最先收入《文学丛刊》出版的。珍藏展中的每一本书、每封信都见证了巴金与文学同人的深厚情谊。

《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展出的图片,是黄谷柳的外孙女、散文家黄茵从外祖父的遗物中发现的,照片定格了巴金、葛洛、李蕤、白朗、菡子等作家与志愿军在战火中共处的日日夜夜。这些照片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史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文献价值,而观众又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感时忧国”的优秀传统。

另据报道 纪实摄影文学《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的首发式暨研讨会最近在京举行。黄茵曾用外祖父黄谷柳留下的朝鲜战地日记和照片,整理出版了《黄谷柳朝鲜战地写真》(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今年,她又从亲属手中接过近300张从未披露过的黄谷柳两次赴朝拍摄的底片,重温了当年巴金、黄谷柳等中国文学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和采访志愿军的历史。黄茵在这些素材基础上整理出版的《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还被列入2007年度中国作协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