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古文字第一次排出系统的“家谱”

2007-11-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历经10年编纂于日前全面完成。其300万字的最终成果――《古文字谱系疏证》近日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而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资助项目。《古文字

谱系疏证》一书在安徽大学校长、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的主持下,经过10年编辑抄写最终完成。在该书的鉴定会上,古文字研究专家称《古文字谱系疏证》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字谱系整理与研究的大型学术专著”,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出版的《说文假借义证》、《战国文字声系》等9部专著,发表的97篇专题学术论文,体现了古文字研究领域“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的治学精神。黄德宽教授介绍说,该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从汉字形音义的内在联系入手,以地下发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全面梳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秦文字等纷纭复杂的古文字,探索和解释古文字的阶段汉字体系内部的发展沿革关系,构建古代汉字的发展沿革谱系,以便更为科学地认识汉字形体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若干规律和特点,为全面的汉字发展史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考古学发现业已证明,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悠久且至今沿用的自源文字体系。至少殷商时期汉字已发展到成熟阶段,此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沿革,逐步演变成现代汉字。对汉字发展沿革的历史研究,虽然东汉学者就已经有所关注,但是,先秦古文字资料的缺失和进入隶楷阶段之后汉字形体的相对稳定,使得汉字发展史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对汉字发展的历史认识直到近代都未能超出东汉许慎达到的水平。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后,百余年来大量先秦和秦汉文字资料相继被发现,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中国古文字学逐步形成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下新材料的问世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使殷商到秦汉之际的古代汉字发展研究的历史面貌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就使得开展汉字发展史尤其是先秦古文字发展历史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且具备可能。可以说,《古文字谱系疏证》正是对古文字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整理与总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