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遗编一读想风标

2007-11-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田吉 我有话说

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了马积高先生的《赋史》,此书沾溉学林,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有不可取代的价值。20年后,马先生的《风雨楼晚年诗钞》终于由岳麓书社出版,竖排线装,字大悦目,加之宣纸精印,摩挲细阅,顿觉书香袭人。只不过世事沧桑,先生驾鹤有年,墓木已拱了。

应该感谢廖可斌教授的跋语

,带读者走进诗人栉风沐雨、离乱艰辛的岁月。生命中的劫难,或许成了不少人噤若寒蝉的理由,但在先生笔下,更多的是痛定思痛后的一腔孤愤。1984年国庆,他感叹“吾生何亦老”,但“大国亦多忧”的现实,更让他念兹在兹,未敢须臾忘之。9年后,国庆与中秋相值,先生又写道,“却是苍生忘未得,羞从大款噪时明”,依然时一腔忧患。经港赴台讲学之时,他说“一国三关出入忙”,这忧思,我想绝不亚于李商隐的“七国三边未到忧”。学人纷纷下海之际,他写道:“京国近传消息好,只愁尸祝入庖厨。”这讽刺,庄生再世,亦会击节叹服吧。

毕竟是渊雅笃厚的长者,即便意在讥刺,也多以温婉出之。集中有首《戊辰端阳重游汨罗屈子祠》:“重来千古伤心地,天际轻阴障日红。怕向江边寻往迹,楚王或恐有遗风。”末两句的讽劝实不为过,然而却让一些人大为恼火,先生在多年后另一首诗作中有自注云:“有人未经许可,刊于某县诗刊上,而另以不通之句篡改此二句。余得知后曾驰函抗议,希予更正。得编者复信云:‘原改经领导同意,今又请示领导,不得更正’云云。噫!余本言‘或有’,此真有矣。”我倒是真想知道领导于百忙之中,亲自操觚所定的诗句究竟有多“高明”,可惜先生心存仁厚,点到即止,不免有些怅惘。值得注意的是,先生将此诗“本事”系于其它诗作之后,用的是史家“互著别裁”之法,用心可谓良苦。我想,若有人编纂《当代诗话》之类著作,绝不能错过这个不错的素材。

诗人晚年足迹遍及海内,留下不少纪游诗歌。但绝无不关痛痒的吟风赏月、流连光景之作。在他笔下出现的,是“未得汪洋归大海,澄心千古对苍穹”的雁荡山无名小潭,是“怪尔深藏清如许,低回犹有不平鸣”的岳麓山侧泉水,是“深藏劲骨无人识,只在江湖烟雨中”的君山。这些诗句是写景,但更是“夫子自道”。

先生是著名学者,诗词创作仅以闲暇余力为之。然而,正如卷首自序所言:“素不喜作寻常夸饰之语与无病呻吟之词,故所作或歌或哭,或喜或忧,大抵皆出当时之真情实感。”《诗钞》所录仅为先生晚年百余篇什,可涵咏久之,我们看见的,绝不只是格律谨严、属对精工的音律,也不止言短意长、古朴苍劲的气韵,更有心忧天下、傲岸狷介的风骨。“曾经九曲羊肠坂,长抱百年国士忧。敢冀澄清思揽辔,犹存耿介对横流。”这是先生在《七十抒怀》中的自况,捧读遗编,又何尝不会发出“诗如其人”的感喟?

《风雨楼晚年诗钞》,马积高著,岳麓书社2007年4月第一版,80.00元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