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沐童:我不做计数器的奴隶

2007-11-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雨嘉 我有话说

2006年5月,沐童因长篇历史奇幻小说《朝歌》成名,成为80后作家中的新星。同年9月,他的长篇小说《亚当的苹果》问世,反响同样不俗,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王尔德”。

沐童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曾留学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现在北京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学位,同时担任搜狐网与腾讯网的文化专栏作家。

读书报:你的成名作《朝歌》从崭新视角解读了《封神演义》中纣王与妲己的爱情故事。你怎么会产生为“恶人”立传的念头?

沐童:妲己的故事表述了一个古老的逻辑论题,那就是情感、欲念与责任、道德之间的冲突。她是中国神话中一个上不得正传谱系的人物,却也是一个有着无尽诠释空间的魅力人物。

读书报:国内原创文学兴起了一股“玄幻”、“穿越”等个性化解读历史的潮流,你怎么看待“纪实”与“虚构”的问题?

沐童:许多人一直对所谓“历史言情”、“穿越”极为不屑,他们热衷于寻找此类历史写作文本中的种种“史料错误”,进而鄙视此类通俗文学的形态。而文学赋予了历史写作以某种超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观照的并非那些客观存在的历史文本,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这才是历史小说的真正意义,它给了作者解读历史的权力,也给了读者评判历史的权力。尽管在某些人眼中,这种解读和评判是如此业余和粗鄙,却无法否认文学独有的魔力。想象力是一个多么性命攸关的词汇呵,它将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区分开来。

读书报:你所说的“寂寞小说”是什么意思?

沐童:我对“寂寞”主题有种很难解释的爱。我陆续写了一系列以“寂寞的群体”为对象的作品。他们很孤单,也许他们很成功,但是某种生活方式不为常人所理解,所以会非常寂寞。

读书报:作为一个文学意象,“撒旦”似乎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沐童:撒旦原来是天使,是归上帝管的天使。他觉得自己没有自由,便心甘情愿堕到地狱里面去,我很推崇他对自由的渴望,对精神独立的争取。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束缚着。普通人也许束缚少一些。但是只要你不伤害别人,不影响别人,那么你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便无可厚非。

  读书报:作为一个职业作者,文学对你意味着什么?文学创作又反过来怎样改变了你的现实生活?

沐童:我一直写,并不是说有很崇高的动力支撑着。写书是件有趣的事,是取悦自我的事,我没想取悦别人,所以就坚持下来了。我的追求是把人写好,而不是把故事写好。

写作让我表达自己,和别人沟通,或者说,交流成了我的写作动机。写作让我的精神更自由,赋予我一种“自己选择的生活”,不用讨好别人,不用带面具,让我现在也可以纯粹依靠文字生存。

读书报:你怎样看待“80后”作者和“80后”读者?

沐童:“80后”的出现让写作更自由,更私人。遗憾的是,“80后”写作缺乏文化底蕴。你已经看到这个社会上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应该适时让自己的创作转向社会。过去的“80后”写作是内敛的,现在应该是向外扩散的。我觉得,“80后”的读者的阅读品位,或者说他们的精神诉求,不应该是寻找共鸣,而应该是一个寻找出路的过程。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让你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做出解释和自己的分析。

青春文学是有强大力量的,青春文学对时代的参与必不可少。青春深深根植于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永远无法销毁和磨灭。一个人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友情,但绝不可能没有青春。

读书报:需要设立专门的文学奖项,来鼓励新人吗?

沐童:激励机制反而会扼杀掉一些东西。现在处于“观点繁荣”的过程,观点自我会修正,不能死板限制,人为地用好坏区分。

我不喜欢“新概念”这样的作文比赛,因为你用一套标准固定文学,为青少年写作评定等级和优劣好坏。而且文学与商业资本结合的畸形繁荣,让功利的文学背离了创作的初衷。

读书报:作为“千万博客宝贝”,你还在坚持写博客吗?

沐童:我现在开始抗拒博客写作。名人博客是博客对人的异化。它刺激人的成名欲,满足一种迅速、即时的虚荣心,从而成为计数器的奴隶。我不需要盲目崇拜。我自己更看重批评成分,以及网络的匿名批评功能。小说则需要时间沉淀,博客写作与小说写作的抵触性太强了。

我的作品不是为了娱乐,希望引起一代人对生存状态的些微思考。我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严肃的写作态度,这赢得了读者的尊重。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