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7:图书业的凄凉之年?

2007-12-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众多出版商、代理人、作者和读者拥塞于每年夏天的美国书展。数字化会令这一切皆成过往吗?  供图:BEA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年终岁尾,回望喧嚣一年,倒也曾伴随着不安,几度收获惊喜。但望向明年,尚看不清长路漫漫。数字化魔影幢幢,依稀如虎似狼,令未来愈加难以测度。若论书的未来,或许还嫌遥远,但看出版业的现在,竟有太多的挑战,生生地压在眼前。

《洛杉矶时报》12月16日刊出斯科特・丁伯格(Scott Timberg)的文章,以悲凉而复杂的心情总结2007年,并拣选出诸多亮点,在美国出版业内引发许多共鸣。文章名为《书业的凄凉之年?》(Adismalyearforbooks?),全译如下:虽然偶闻佳音,但即便因循书业旧例,2007年听到的噩耗也多过往常。这一年焦虑凸显,多家报章缩减书评版面,这一年亦令人忧心,因为出版业老式的纸印方式,以及送书入店,或网络供货的发行途径,无法与散乱的、愈发难以把握的数字世界并驾齐驱。

众多书店,尤其是独立经营的中小书店,已经沦为连锁店、大型书城和亚马逊网络书店(Amazon.com)的牺牲品。在南加州,可资为证的,已有贝弗利山的达顿(Dutton)书店、Book Soup的奥兰治县分店、阿纳海姆的Book Baron书店,以及数家深受喜爱的二手书店就此关张,雷默公园(Leimert Park)的Eso Won书店,以及Pacific Palisades的乡村书店(Village Books)亦命悬一线:乡村书店的老板凯蒂・麦克劳林(Katie McLaughlin)表示,她要看看今年圣诞假期的销售走势,再决定明年是否关门大吉。

而由于折扣大战,《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并未成为众多书店所期盼的强心针。

按照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的报告,就连人们的读写能力似乎也在缓慢但稳定地下滑,亦令这种破坏性的和不断恶化的变动有增无减。

“这些年来年年如此,所有人都很郁闷,坐立不安,今年也是这样。”《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的主编玛丽・阿雷纳(Marie Arana)说。是否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印证这种不安呢?有时它显而易见,但这又取决于你向谁提问?

法劳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FSG)的总编辑乔纳森・加拉西(Jonathan Galassi)认为,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感所引发的希望和恐惧,并存于出版业内。

“图书内容不同的发行和传送格式令人不安。”他说。他并未明确说出“Kindle”(译注:亚马逊不久前推出新式电子书阅读器)的名字。“所以我们尝试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版,因为我们不知道读者何去何从。出版业内有许多人已经开始先行一步,即便我们自己还在用着复印纸和手动打字机。”

面对全美报刊书评版面的不断缩减,全国书评人协会(NBCC)主席约翰・弗里曼(John Freeman)表示,该协会要问的是:我们怎样因应报纸变革及读者接受新闻的方式,把文学探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使之达于大众。

对弗里曼而言,部分问题在于,图书销售方式正在变成一种赢家通吃的游戏,少数作者占尽大头,其他人只能在更为拥塞的出版环境中勉力自保。(今年大约有20万种新书出版)

“要想奋力争先,就始终得玩高风险的竞赛,”他说,“这就意味着焦虑感总是居高不下。”

说到图书的覆盖范围,文学经纪人、《洛杉矶时报书评》前主编史蒂夫・瓦瑟曼(Steve Wasserman)认为,委实需要对此严重关切。“这与思想传播的文化环境有关。”瓦瑟曼说。然而,他又说,天未必就会塌下来。

“出版商和作者们都在内心深处哀叹,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出版业危矣。”他说。好书不断

图书业的产出好过上述难题,或会让人内心稍安。

“这是较为平淡的一年。”FSG出版社的加拉西说。“出了许多非常好的书,但是没有那么多人人趋之若鹜的超级大书。”

《纽约时报书评》高级编辑、“Paper Cuts”Blog的作者德怀特・加纳(Dwight Garner)持有同样的看法。“大作家们的书不断令人眼前一亮――罗斯、德里洛、马丁・艾米斯,还有麦克伊文――可这些书并非这些作家们的代表作品。我倒也觉得(麦克伊文的)《在切西尔海滩上》(On Chesil Beach)挺美的。但这些书不免令人有些失望。”

尽管如此,今年最好的作品还是很棒。

“你得左挑右拣,”加纳说,“可如果看得仔细,那么对小说而言,今年还真是个好年成。”他最喜欢的有约书亚・费里斯(Joshua Ferris)的《我们快到头了》(Then We Came to the End),它写的是IT业凋敝时期的故事,加纳说,此书可让尼科尔森・贝克(Nicholson Baker,译注:贝克长于以意识流手法描写变态心理)小说的书迷,以及电视系列剧《办公室》(The Office)的观众们大呼过瘾。(译注:《我们快到头了》入选了《纽约时报书评》评出的十本年度好书。)

这也是一位已故智利小说家的一年,从未有过大量英语拥趸的罗伯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no)在美国大放异彩,他1998年的小说《浪游两侦探》(The Savage Detectives)被译成了英语,获得如潮好评。(译注:此书入选了《纽约时报书评》的十本年度好书,亦曾出现在中华读书报此前推出的第一份年度英语小说回顾榜中。)

在瓦瑟曼看来,这也是美国小说的好年份,其中包括年轻小说家戴夫・埃格斯(DaveEggers)的《“何”为何》(What Is the What)、迈克尔・查邦(MichaelChabon)的《意第绪警察联盟》(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译注:亦为中华读书报推荐小说),以及胡诺特・迪亚斯(JunotDíaz)的《奥斯卡・瓦奥的非凡小传》(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这些作家涉猎广泛,雄心勃勃,对语言精益求精,他们不会被所处的时代忘却。”

非小说亦佳作频出。“我认为历史学家若要回望,会将2007视作传记之年。”加纳说,“从克莱儿・托马琳(Claire Tomalin)写托马斯・哈代,到阿诺德・拉波塞德(Arnold Rampersad)写拉尔夫・艾利森(Ralph Ellison,译注:[1913-1994],以《隐身人》获盛名的美国作家),再到大卫・米凯利斯(David Michaelis)为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译注:[1922-2000],大漫画家,《花生》作者)作传,我想读者会立刻沉于其中,这些书都是真正的叙事型传记,用故事来讲述人生。”

此外,瓦瑟曼说,在报业混战之时,是书,填补了伊拉克战争报道的鸿沟。

“如果你回看出版业关注越战的那五、六年,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出了更多的书,让你能够关注对美索不达米亚干涉过程中的人物和历史因素,甚至内政情况,这肯定多过干涉印度支那时的类似阶段。”希望犹存

在各种坏消息和焦虑之中,亦有希望存在。今年满目的骚动与不安之外,强烈关注现实的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和丹尼斯・约翰逊(Denis Johnson)――两人均为老牌的“作家中的作家”(writer's writers)――脱颖而出,在市场上亦大受欢迎。(译注:麦卡锡和约翰逊分别获得了2007年的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他们所涉足的主题――越战和美国对世界的干涉,正好抓住了现在的人心。”加拉西说,他所在的FSG出版社出版了约翰逊的《烟树》(Tree of Smoke),其主要情节关涉的是美军20世纪60年代在亚洲的军事和情报活动。

加拉西(其出版社拿下了商业上最成功的年份之一)说,2007年留下的教训是,书往往需要借助文学和出版业小圈子之外的外力推动。

“如果你恰到好处地吸引了关注,就能卖出更多的书。”他说,“但是这种关注往往来自外界。传统的媒体评论已经不能像以往那样招来读者。”

例如,伊斯梅尔・比阿(Ishmael Beah)的《长路漫漫》(A Long Way Gone)成了今年最大的畅销书之一,星巴克书友会选中了此书,还有麦卡锡的《路》(The Road),欧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中此书,令它大卖特卖。需要指出的是,这两本书也大获报刊好评。

加拉西还说,在喧嚣而浮躁的文化中,书要与其他各种媒体展开竞争,图书奖对某本书广为人知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

弗里曼称,畅销书榜已经沦为“大腕们的寡头统治”,全国书评家协会因此根据对作家和评论家们的问卷调查,推出了每月一次的图书推荐榜,以此作为读者寻找建议时的另一种途径。

他也认为,提醒人们书评以及他们就图书展开讨论的重要性,也是保持图书覆盖率的方式。

“书是留住新闻的新闻。”弗里曼说,“而且因为书出了这么多,它们就更需要为了公众而从中择优,来挑出其中的佳作。”

总的来说,当出版业回望2007年,仍然难以缓解人们对这一行业生发的不安,尽管图书本身给他们带来许多惊喜。书商道格・达顿(Doug Dutton)说,当他去赴出版晚宴时,听到的要么是对行业现状的悲叹,要么是对一本新小说或过往历史的欢呼与感叹,人们的言谈始终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