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news

2007-12-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崎川 我有话说

&

nbsp 青年男女在塞纳河边骑车

代步工具成为了求偶工具

自今年七月中旬巴黎成功推出新的自助自行车计划――“自由骑行”(le Velib)以来,竟有若干个意外的收获,其中之一就是这种笨重的灰色自行车还兼顾配对服务。有记者称,诸位现在要在巴黎寻找浪漫,别去咖啡店和画廊,租辆自行车就可以了。巴黎居民和外地旅游者发现这个两轮的代步工具给陌生人之间提供了绝佳的调情机会。一位23岁的研究生说,“这是个完美的‘猎艳’媒介。你们在交通灯前等待时可互送秋波,你还可以帮助她把车放回到服务站的存车处。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了。”“双轮引诱者们”喜欢在电脑控制的租车处徜徉,为新来的女士提供帮助。一位“自行车聊天室”的专家在网上建议说,“当女士在电子杆前茫然不知所措时,一定要保持笑容并且勇于帮忙。问她是否住在本街区并建议去郊游或去咖啡馆喝一杯”。数百个“自由骑行”博客和网站自七月份该项目实施以来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提供了一些小忠告、相约郊游及自行车的礼节,包括如何让人更清楚知道你尚无伙伴。有些执着者已开始在后挡泥板上贴“爱从此开始”的标签。

迄今,这些租金低廉的共14000辆自行车已上路了500万次。超过10万的巴黎人已为年卡各自付了29欧元,尽管刚开张未免会有些困难,如在出行高峰期时租车处人满为患。该项目使巴黎的骑行者增加了一倍,明年一月份前还要增加6000辆投入。当然,该项目也招来了开车者、保守人士以及反广告组织的嫉恨。然而,巴黎市长并不为之所动,反而怡然自得,因为他推广的这个做法已让世界范围内诸多大都市的市长们羡慕不已。

骑车?那你收入肯定不低!

最新的英国官方数据表明,人们越富裕,骑车的里程数也会更多。这颠覆了传统上认为自行车主要是穷人的交通工具的认知模式。人口中最富裕的1/5(英国习惯上根据收入情况把人口分为五类)每年的骑车距离是最贫穷的2.5倍。英国交通部的国家旅行调查指出,最贫穷的那1/5人口虽然汽车的拥有量比平均数少五倍,但他们很少会考虑把骑车作为解决自己的交通需求。

伦敦自行车推广组织称,较高收入群体更了解骑车对健康的益处,并对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更积极主动。研究表明坚持骑车出行的人一般健康状况相当于年轻十岁的平常人,而那些过了35岁还经常骑车的人寿命会增加两岁。该推广协会的发言人说:“低收入的人可能更关心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忽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气候变暖与骑车是最绿色环保的出行选择的认识。”他还指出,那些最贫穷的人们可能还担心让人看到骑车更会让外人把自己看做是社会的底层。较富裕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会更加自信。

英国自行车旅游俱乐部最近得到了450万英镑彩票收入的捐赠,以推广在较贫穷人口中的骑车习惯。自行车组织相信缺乏相关教育以及对骑车人负面的固定看法是穷人似乎不愿意跨上自行车的主要原因。由政府投资的团体“骑行英国”的主席说,英国的自行车销量从2000年的280万辆已增长到2006年的350万辆。自2000年以来伦敦的骑车人数已增长了83%,但英国其他地区的状况并无多少改变。

分数不高也可能上牛津剑桥

英国大学招生导师将被提供那些有考生的定点学校的学业记录,以便他们能发现差校里的上佳学生。该建议正接受英国高等院校招生机构的热烈讨论,其初衷是让更多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能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今年,在大学录取申请表里增加了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问学生其父母是否曾上过大学或获得过专业职称。而本建议即步其后尘。

英国高等院校录取机构的主管对媒体说,在申请表里加上学校质量的评估数据将有助于大学发现那些最有潜力获得成功的学生。将一位申请者的成绩与该校其他学生的进行比较,能让录取导师在适当的境况内审视该学生。这是企图分辨出某些目前成绩平平,但已显示出具有未来成功的巨大潜质的学生。该主管说,选拔的过程是全面性的,并非仅以分数为标准。考试成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招生官员试图对申请者做全面的判断,因此要了解该申请者学习的环境背景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所谓的学校情况将包括该校全面的考试成绩、普高会考的优等成绩数量、符合享用免费学校餐条件学生的比例以及六年级(英国中学最高年级)的学生规模。招生机构已责成一个委员会制订详细计划来实施该建议。

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许多一流大学已经采用了一种与该建议类似的做法,即审查官方的英国中学联盟成绩与名次表。今年,牛津大学与所有申请者就读的学校取得了联系,向它们索取关于该校会考成绩为优等的学生数量的信息。“我们的看法是,以上信息将让我们对一位学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你若发现了一个学生得了三个优,而他所在的学校几乎从未有人得过三个优,那么这个情况就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即该生比起那些来自大量学生得到三个优的学校的学生要更有潜力。”牛津大学的招生主任如是说。

如何治疗“七年之痒”?把婚姻合同期定为七年!

德国最有魅力的政治家加布里埃尔・葆丽(正参与竞选巴伐利亚保守的基督教社会统一党主席)说,“七年之痒”可以通过允诺有效期仅限于七年的婚姻模式予以治愈,这样就可以让被认为的婚姻最不稳定期置身于法律之外了。这个试图把婚姻变为一种“分时共享”安排的建议让德国上下震惊。然而,葆丽却在慕尼黑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告诉记者说:“许多婚姻仅仅是因为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安全感而维持了下来,但只有爱才是婚姻继续的惟一理由。”她的设想仅仅针对世俗婚姻。在教堂祭坛上的誓言“直至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并不会因此得到修订。世俗的婚姻将可能被看做是一个有限的七年合同。葆丽最后说:“在这个第一个时期结束时,婚姻双方的每一方都要再次认可才能续约婚姻。如果他们真的都表达了肯定的愿望,就没有理由认为婚姻不会以一辈子共同生活告终,但同时又可以避免许多离婚案须付出的经济与情感的代价。”

1955年,比利・怀尔底执导拍摄了电影《七年之痒》,由玛莉莲・梦露领衔主演一位金发妖妇,专门引诱厌倦了婚姻的男人。当时,该主题被好莱坞认为太敏感,因此婚外情场景仅通过男主人翁的白日梦来实现。其实,早在该电影上演之前,这个被认为走上通奸歧途的强烈冲动期已成为许多婚姻栏目的特色内容了。自此以后,报刊答读者问专栏的主持人还提出了“两年发福”(得意的丈夫体重增长)、“四年乏味”(开始觉得办公室同事各个比自己的配偶有魅力)以及孩子出生后的任一年对婚姻的威胁都足以与七年烦躁期相匹敌。葆丽结婚两次,其第二次婚姻去年2月终结,持续了7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