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谈纠正唐浩明读音说起

2008-01-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长沙市岳麓书社 向敬之 我有话说

近日,红网论坛一篇题为“作协主席唐浩明竟连篇累牍读错字!”的网文,不到两日时间,点击过万。次日,红网发表记者署名文章《唐浩明电视台“评点曾国藩”被“咬文嚼字”盯上》,再次推波助澜,试图把纠唐发音之谬大肆鼓动起来,好为电视学者们吹吹冬雪过后冰冻时分的冷风。

知名学者登上电视讲坛,谈说中

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大范围向国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比我们长时间看韩日情感剧、选秀节目要强几分。如果因讲说者一时发音不是标准化,就扯出“咬文嚼字”的高帽子戴在批评者的头上,甚至煞有其事地给他人戴上,是否又是功德无量呢?难说!出现荧屏,传播文化,发音应该是标准的。但是,古往今来,哪位文化专家的发音又是中规中矩的呢?凡能上电视弘扬民族文化的人,一定要先使自己的语音标准化的,那相信只有我们亲爱的网文作者及其随从了。

唐浩明先生,衡阳人,又在长沙生活了二十余年,花甲年华,先不说他写作优美文字感染我辈的成就了,单就他上电视评点曾国藩,发音能够达到网文作者所听到的,已是难能可贵了。

也许,在有些人心中,发好了口音,说好了普通话,就是在弘扬湖湘文化。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上电视,登讲坛,文化传播者是要尽最大可能发好音,起到全民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表率和楷模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他们渊博的学术专攻,向更为广大的民众传播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因为他们发音不标准,就抓别人的辫子不放,不能说这些人在动机上有问题。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只要解读者认真用心、仔细用力,而不心生异念,他势必会创造出为人钦敬、经世致用的效果。唐浩明、易中天、于丹们依凭电视讲坛的优势,制造了大受欢迎的影响与氛围,也让人们惊叹不已,受益者、肯定者已是不少,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文化现象几个字眼概括了,最起码他们创造了一种文化精神,推进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