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大洋彼岸听风寻梦

2008-02-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同吾 我有话说

诗的诞生是从感觉到智慧的升华,灵感的爆发是个神奇的瞬间,犹如流星闪烁、昙花绽放、霁雨飞虹、浮云托月、春风化雨、夏日惊雷,在这个瞬间,优秀的诗人便能灵巧地捕捉到自己的感觉,营造出优美的诗意空间。青年诗人惠兰就是这样,她的诗集《飘香的毒药》(长征出版社)出版,便在许多读者中间传扬,对于这种慧眼认

同,在我的意料之中,国学大师文怀沙曾说:“惠兰是个才气四溢的奇异女子,读她的诗吧,你会爱上她们”;著名诗人牛汉说这是“遥远地方的诗,空旷而优美”;著名诗人屠岸则说:“这些诗,是灵魂的声音”;而著名学者余世存则称惠兰的诗“是生活和人性完善的最好的途径”。这些诗家之言,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惠兰诗歌的真髓。

我与惠兰相识是1996年初夏,在四川大邑举行的“西岭雪山诗会”上,那是庆贺中国诗歌学会成立的隆重庆典,也是一次高规格的诗人笔会,李瑛、牛汉、绿原、郑敏、屠岸、曾卓、野曼、吉狄马加等诗歌学会的主要领导及全国许多著名诗人赴会,孙静轩热情地向我推荐四川一位有才华的记者惠兰,请她撰写诗会的新闻通稿。面对这位娇小柔弱的女孩子,我暗自怀疑她能否胜任,她冷峻而略显孤傲的目光,又让我有些不快。只在挥洒之间,她便以《诗融千秋雪,笔发万里船》为题写完了这篇通稿,简约凝炼而又诗意盎然,这便是中国诗歌学会第一篇庄严宣言,从此我对她刮目相看。我自惭于孤陋寡闻,其时她已出版了几部作品,诗集《红烛》中的一些佳作,已选入各种诗的选本。嗣后不久,她便从成都来到北京,几年后又飞往美国,居住在圣路易斯这座美丽的中部城市,经历6年的学海争渡和艰辛拼搏,杂修西学,最终定位传媒硕士。我从跨洋电话中得知她的繁忙,往往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然而就在这种沉重的精神负荷和体力消耗之中,她却创作了许多诗篇,散文和小说,并在美国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她喷薄的才华和坚毅的生命力实属罕见。

《飘香的毒药》是她近年的部分诗篇,像她以前的作品一样,情韵优美富有强烈的抒情性,然而经历生活的磨砺和中西文化的熏陶,她的诗富有更丰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从而表现出更鲜明的审美个性。“从家书里得知/过年的消息/就破费买了一堆年货/做成想象中的美味佳肴/拿起筷子想起家在远方/沉睡了一年的思念/终于在你清醒的时刻醒过来/毫不留情地咬你//之后你把眼泪和脆弱/当做下酒的小菜/在夜深无人的时刻/一点一滴地吞下”(《过年》)。她把孤寂中的思乡之情写得入木三分,让我们能深层体验到异乡游子的心境。

惠兰是个十分质朴而纯净的人,她无意渲染孤独和痛苦,却把远离祖国和亲人的隐痛及其复杂的心理感受,表现得细腻而深邃。“城市是一个带着蒙汗药的美女/对每一个慕名者施尽魔法/人们很轻易忘记了陈年旧事/只顾在异国他乡忘情地赛跑/直到有一天天气变凉/深秋的后院已是落叶纷纷/拾起一片陈迹你才突然想起/这些年你走了很远/为着这个极其简单的发现/你不明白自己为何泪如泉涌”(《城市》)。这种无奈的悲哀,让人心悸。惠兰的很多诗,都表明中国文化的浸润,让她具有见花落泪、临风伤情的文化心理。惠兰的性格是复杂的,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刚毅如山,时而像小羊一样温存,时而像野马一样奔腾,无可阻拦,无可羁绊,她为自己营造一片自由的家园,在诗中开拓一片朗澈的天空,从而又表现出强悍的自主意识和超拔尘俗的人格精神。

惠兰深受古典诗词陶冶,她的诗虽是心灵独白,却有鲜活的意境和优美的情韵,形成了感觉美和视觉美的统一。特别是她的语言,就其形式而言色彩缤纷且富有节奏感,就其本质而言则可超越时间和空间而融贯古今。古人云:“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惠兰说:“春正好/何不浅妆轻袖/看那花去/想什么情长情短/英雄末路/春光年年来看我/管弦不老/自有歌伴”(《春天心情》),同样是物我两忘又物我相融,主观客观相转换又相统一。有位哲人说过:“诗通过与整体的一种奇特联系来高扬每一个别,如果说哲学通过自己的立法使理念的效能广被世界,那么同样,诗是开启哲学的钥匙,是哲学的目的和意义,因为诗建立起一个美的人世――世界的家庭――普遍的美的家园。”(诺瓦利斯:《诗歌散文选》)。毫不夸饰地说惠兰已在她的诗中建立起一个和谐美妙的家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