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少林,遇见他们

2008-02-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功德二字,不思则有,一言即灭

释行修,俗名郭善修1922年生于河南周口地区郸城县方楼乡郭庄村采访时间:2002年2月13日傍晚

采访地点:少林寺老僧院及各大殿

行修法师今年80岁,是我此行中有缘见到的年龄最长的僧人。老人家60岁在少林寺出家,至今已有20年,可见,无论就实际年龄还是出家时间来说,都堪称元老了。人届花甲之年为何出家?老人家说:“我30岁开始素口,不吃荤,老佛爷早就想让我来,只是放不下孩子们,孩子们的事儿都办完了,我就到老佛爷这里来了。”

他的耳朵已经听不清这个世界的声音了,说得不客气一点,他几乎是个聋子。所以我对他的访问不得不高声吼。老人看着我着急表达的样子,突然大笑起来了。他说:“你既然和我说话这么费劲,干嘛还要苦苦说个不停?年轻人也忒执著,要知道,执著也是苦呀!我是这个寺院中管钱的,都管了15年了,你不妨和我一起管一次钱?”

我当时就傻了,管钱?怎么个管法?

老人站起来,手不停抖动着,从靠墙的大箱子里拿出几个小口袋,对我说:“咱们一起去收功德金。”我恍然大悟。原来行修法师是负责清点寺院功德箱的。眼见太阳落山,山寺的大门已经关闭,我和行修法师一起串起殿来。从天王殿到大雄宝殿到藏经阁再到立雪亭……老人婆娑的身体行走得很慢,但是,他每到一殿,亲眼看着值殿僧人从功德箱中取出八方信众的善款,并清点做记录后,便跪在大殿中央磕三个头,然后把值殿僧的小口袋放到自己的大口袋中,再去下一个大殿……我一路跟着他,几乎看得痴了。

跟老人一起回到老僧院,他一边整理那些散钱,一边说:“这都是八方信众的善款,是老佛爷给的。所以得感谢他老人家,所以磕多少头都不为过。”

您每天都这样走一圈吗?

是的,他说话时眼睛紧盯着我的嘴,我感觉他是通过眼睛看出我说的话的。他说,我管了15年,15年来一天都没离开过少林寺。我好几次对方丈说,我上年纪了,干不了了,换个年轻人吧。可是方丈他不肯,他说他特别信得过我,呵呵呵……到了这把年纪,方丈这样瞧得起咱,你说,咱能不好好干吗?这个世界上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好多都自己管不了自己了,我还能管经济,呵呵呵……你说老衲我是不是挺该偷着乐的?

您天天面对功德箱?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功德”二字吗?

这不是一句话说得清的,总之,人做善事便是积功德。你们知道梁武帝的故事吗?达摩祖师东来,见梁武帝。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说:“实无功德!”那么,梁武帝做错了什么?造寺、度僧、设斋,弄了一辈子,到最后居然“实无功德?这不气死人吗?其实梁武帝并没有做错,他所做的布施福德无量,总会回报他的。《金刚经》上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要待因缘成熟才会显现。梁武帝错在不能“作而无作”。布施了许许多多,自己也舍国出家了三次。可是,依然在记挂“我所作的”功德!所以呀,功德二字,不思而有,一言即灭。为什么呢?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一言蔽之就是要破烦恼,烦恼来自我执!梁武帝担心自己的功德,我执仍重、烦恼仍多,功德再多也与他无关了。

行修法师的经历让人想起了贝多芬,那个听不到自己作品的伟大作曲家。

行修法师呢?他失聪了,他没有为自己谱下什么歌曲,可是,他用心在唱歌,唱一曲大智慧的歌,唱一曲老修行的歌,茕茕孑立、与世无争。但是他像那位伟大的作曲家一样幸运,因为他们都能用心去听自己的演奏。或许,那个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天空比我们见到的还要明朗,春天的气息比我们闻到的还要诱人……

人不知道的事情天知道,天不知道的事情佛知道

释印海,俗名王长海1927年生于河南南阳社旗县采访时间:2002年2月13日采访地点:少林寺老僧院释永成禅房

说实在的,在采访印海法师之前,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他一辈子的修行,我这个偶然闯入者又能领悟几分?在延江法师他们那里,我一个劲儿地做功课,打听老僧们的故事。

说到印海法师,这些年轻的沙门一个个敬佩不已:

他老人家精通“焰口”(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和尚做法事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是有高修为的;

他住过大庙,在北京、浙江的著名寺院主持过法事,是当代不可多得的老修行;

听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行迹遍天下;

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佛经能够倒背如流;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我们对印海法师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轻轻走到他的禅房前,轻轻叩门,半晌,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呀―――”。“我是北京来的,来向您学佛法的……”

门开了,印海法师走了出来,他的背有点驼,但依稀可以看出他不错的身材,身上披一件卷毛的大衣,多少天都没有洗过了,发着幽光。瘦长的瓜子脸,长长的眼睛,尽管挂满了被岁月雕琢的痕迹,但风采依旧。进得禅房,竟是别有一番洞天:一张窄窄的单人床,上面是积满了灰尘的被褥,靠近床边是一个小火炉,炉火正旺,上面放一壶水,开得嗡嗡作响,水气味、煤气味满屋都是,靠床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菜板、刀具和蔬菜,还有数不清的瓶瓶罐罐。我几乎看傻了,心下暗想,这就是一代高僧的禅房?

他想沏水给我喝,可是找不到杯子,后来干脆就不沏了,往床边一坐,又突然发现我们没有地方坐,他颤颤地站起来,连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时永成法师走了过来,很合时宜地请我到了他的禅房。

在禅房中我们坐了好一会儿,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印海法师换了一身干净的绛紫色的僧衣,腰板直直地走了进来,手里拎了一大袋子花生,在我面前轻轻放下,让我享用。我无意中发现,他竟然戴了一副雪白的手套!

刹那间的感动让我忘情。来不及多想,法师已经开始讲上了:“我是个粗人,我把我知道的都给你们说说,你们别嫌烦,这个佛法哩,都是律人的,是教化人的。佛祖他老人家什么都知道,没有他不知道的,全世界、世界万物的一生一息,一举一动他老人家都清清楚楚,这比什么总统都厉害吧?所以,我们老百姓,我们每一个人,信佛也好不信也好,都别做亏心事,都要向善,好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修行的人讲究戒定慧,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说,有了戒律,你自然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去犯戒,久而久之,你的心就沉寂了,也就是定了,能够经常入定,不胡思乱想,自然就有智慧喽。”

我边听边点头,像是在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

讲着讲着,他突然停住了,问道:“我这么讲行吗?你们听得清楚吗?”

清楚!我怎忍心让法师减去自己的兴致。

他喝了一口水说:“你们从北京来这里,咱们坐到一起就是缘分。不过,你们肯定不是单为了学佛才来找老头子的,这里比我修行好的人可多了。”

看着法师一脸认真相,我坦白了我们想了解包括他在内的多位高僧生活状况的想法。

他说:“我今年75岁了,一个大字都不认识,可是我知道佛法会超越世间。这就是佛祖他老人家了不起的地方,没有文字一样可以深入其中,关键在于一个悟字,我真得感谢他老人家的宽容,让我这个不认字的人一样可以领略其中的妙处。你比方说人生处世之道吧,我讲不出什么技巧来,但是我有原则,那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生在世,千万不要害人、不要偷盗、不要贩毒……”

“一定要记得:人不知道的事情天知道,天不知道的事情佛知道……”

每句话都很朴实,每句话又都那么深入人心。我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他不停地讲,却只字不提自己的经历。就这样讲着、听着、记录着……旁边的永成法师也像个小学生一样静静地看着印海法师的脸,大年初二午后的禅房飘着淡淡的香……

不得不在这里重复那个被无数人提起的禅宗公案: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还是水……

在俗人看来,他只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脏老头,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爱絮叨的老头,可是,当你从别人那里隐隐约约了解了他不愿向人说起的辉煌过去,当你亲近了他那颗一尘不染的充满童趣的心,你会觉得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毫无意义。有位法师说他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因此,多年来他一直清贫。我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此生当舍。”

本文摘自《在少林遇见他们――49位少林人的故事》,李阳泉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