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拯救国粹先得改造国粹

2008-03-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安徽巢湖市 张永琪 我有话说

从新学期开始,北京市连同其他9个省市自治区,将各在20所中小学开设京剧课。这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所采取的一项新的做法。

教育部这样做无疑是想抢救和振兴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建国前京剧的地位就已经很高。文革时期更是一枝独树,红极一时,出现全国人

人唱京剧,人人只能唱京剧的局面。照理说,京剧现在应该是一剧独大,无与伦比,不该衰落。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老一代人凭借“感情”虽还时不时唱唱,但年轻一代却不乐意接受。这除了时代原因之外,与京剧自身存在的问题应该有着直接的关联。

与农耕时代人们的观赏习惯和观赏水平同步,京剧节奏缓慢,唱法简单,一句三哈,内容几乎不与现实生活连接。那个时期的人们,文化生活单调,闲空时间很多,消费需求的欲望也不是很高。空闲之时,听听不紧不慢的京剧,消磨一下时间,倒也可以丰富一下单调的文化生活。如今的社会车水马龙,物欲横流,处处充满着竞争,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优势,能够定下心来花许多时间看京剧,听那“二黄慢三眼”,已经不太现实。纵使有人有那么一份闲情,京剧那种慢得出奇的节奏,他们也已经接受不了。教育部门虽然有权强制尚不懂事的孩子唱上一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表演一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但孩子一经长大接触社会,有了自己的生活,曾经靠“灌输”获得的京剧知识,他们未必就不会抛弃。

抢救京剧,抢救国粹,首先要激活京剧内在的生机活力,使其具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不得不看,不忍不看,最起码不讨厌看它。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强迫年幼的孩子身上,通过灌输来增加京剧的人气。京剧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通过与歌曲和歌剧等嫁接,加快演唱节奏,与当今的生活节奏缩小距离。要增加反映时代内容的剧目,不能老停留在“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那么几句老套内容上。京剧自身与时俱进,增加了内在的震撼力,吸引力,连青少年也喜欢它了,它的生存发展才具备群众接力基础,即使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向孩子强制灌输,它也能凭借自身的优势,长盛不衰,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