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的思想者

2008-03-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展望》杂志2008年3月号

中国在想什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英国学者、欧洲外交事务委员会执行主任马克・莱昂纳德(Mark Leonard)的新著《中国在想什么?》(What Does China Think?),2月18日由Fourth Estate出版社出版。今年3月号的《展望》(Prospect)杂志,也以《中国怎样思考》为题,刊出莱昂纳德的封面长文,介绍中国当代思想界。

莱昂纳德首先回顾了他在2003年对北京的访问,接待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告诉他,该院有“50个研究中心,覆盖260个学科,有4000名全职研究员”。

客人闻听此言,身体不由得在椅子里缩进了一截,因为英国的全部智库亦不过区区数百人,全欧洲亦仅有千把人,即便在智库大盛的美国,也超不过万人,而中国,莱昂纳德说:“仅仅一家机构便有4000人之巨,而这样的智库,在北京一地还有十几家呢。”

莱昂纳德说,他到访中国之初,原以为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些不苟言笑的老学究,藏身于书房和校园,没想他们都在就国家的未来展开着激烈的争论。他意识到,西方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解日深之时,对中国的思想界还几乎一无所知。于是,他立下大志,决心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投身于对这不断变化的活生生历史的探究。

他说,英国学界总是紧紧追踪着美国知识界的一举一动,却对当代中国作家和学者的状况所知甚少。人们对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耳熟能详,对中国思想界却完全无法定义,“新左”或“新右”的标签常常令西方人一头雾水。而中国最近30年的崛起是如此重要,因此,对中国学界和中国宽广未来的理解便尤其重要。

莱昂纳德写道,在关闭的大门后,中国的学者可以自由辩论,也可使这些辩论参与到决策进程中去,在国家计划的制定中谏言献策。

他去北大见了张维迎,在后者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五、六盒昂贵的古巴雪茄,说这与他的自由派名声相得益彰。他也在咖啡馆里与汪晖长谈,在描写了他典型的知识分子打扮――短发,夹克衫和高领毛衣之后,便说他完全不是想像中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学者。通过他们(还有俞可平等明星学者)的介绍,这位英国人对中国各方面――无论政治、社会,还是外交战略――的了解,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这些社会实验,”莱昂纳德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一种新的对世界的见解正在形成,并可发展为广受认可的中国模式――一条可选择的、非西方的道路,供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加以仿效。”

在席卷世界的“中国热潮”中,西方近年来出版了大量的相关图书,但以介绍历史风土,分析宏观政策,论述具体事件和人物,或讲解生意经的居多,对当代中国当代思想界的全面考察之作十分罕有。因此,马克・莱昂纳德的努力值得关注和认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