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变革时代的回归之路

2008-03-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元源 我有话说

变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技术、制度、价值观等等精神和物质层面的东西都不肯在某处多做停留,它们中有些漫无边际地流溢,比如时尚;有些却在向着某个目标前行,比如教育。

“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针对的便是教育领域内的变革。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正在逐渐渗入学校日

常生活,它要求从教学理念到具体的行为方式都有相应的变革,这不仅仅代表着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的变更,也意味教师与学生具体行为方式的变迁。行为方式与授课内容就像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本身是内容的一部分,内容也总是为自己寻找最适宜的形式。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而以学习为中心,它并不强调某一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完备,而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当然,这对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从传统教学方式中得来的经验惯性也许会成为新教育方式的障碍。

这套丛书试图对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做出回应。它并非解析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课堂行为本身。五本书分别对应教师的五种常见行为。《备课的变革》将备课看做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上课的变革》把课堂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话的动态生成过程;《说课的变革》则强调教师在说课中反思自身、探究教学的方式;《听课的变革》突出教师对课堂中各种因素的全方位观察;《评课的变革》最终关心评课者与讲课者之间通过互动对话,促进教育教学活动。

然而,尽管这套丛书标举“变革”,我们依然可以从“变”中看到“不变”,即古典时代精英教育的因素。不管是“二次开发”、“动态生成”、“反思自身”还是“全息透视”、“互动对话”,都强调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师具体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中不难发现孔子、苏格拉底式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正是在这种教育之下,才可能出现令文艺复兴时代以来人们称道不已的“完整的人”、“伟大的人”。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现代生产体制需要大量适应标准化、制度化生产的人才,教育也由古典精英教育转化为现代大众教育。统一标准的教学内容,在单向的教学活动中,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人才培养成为与商品生产同样的生产活动,其后果是人类精神的平庸化。这正是为保守主义者、激进主义者一再抨击现代社会的最大弊端之一。

尽管现代社会不可能重新回到古典时代的精英教育,但却可以通过变革撷取古典教育方式的精华,这种变革就是尼采意义上的“永恒的回归”。

“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郑金洲主编(《上课的变革》,刘家访编著,16.00元;《听课的变革》,林存华编著,17.00元;《备课的变革》,吴亚萍、王芳编著,25.00元;《说课的变革》,郑金洲编著,18.00元),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