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news

2008-03-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崎川 我有话说

伊格尔顿对耶稣受难有新解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并不像画上描绘的那么坏”,著名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2月20日的BBC-4台如是说。他说耶稣“并未受太多的折磨”,因为他仅在三小时后就死了。他还补充说,耶稣受到的鞭笞是个“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那加速了其死亡

。他同时谴责现代基督教只顾富人不再关心穷人。

伊格尔顿的言论发表时恰逢复活节即将来临,这让传统主义者非常愤怒,他们同时还指责BBC约请了这位口无遮拦的教授。但英国广播公司的负责人说这个谈话节目将会邀请6位社会名流,其中包括达勒姆的主教汤姆・赖特主教大师和前保守党大臣安妮・威德库姆,以便多角度向观众展示各种不同的看法。

伊格尔顿现年64岁,现任曼切斯彻大学的文化理论教授,近年来与文化学术界多位知识分子发生冲突,引起广泛关注。去年他与英国作家马丁・埃米斯发生激烈争吵,因为他指责这位小说家是“伊斯兰教的极端仇视者”。

中国花瓶里发现300年前的购物单

一张三百年前的汉字购物单被发现塞在一个18世纪花瓶的里面。该花瓶已在英国约克郡的费尔法克斯住宅展览了25年。这座乔治风格(1714-1830年间英格兰汉诺威王室前四王当政时期产生的建筑艺术)的住宅地处约克郡的中心地带,英国18世纪的一些最完美的家具在这里展出。每年一月份不接待游客,该购物单正是在闭门清扫时被偶然发现的。协调清扫工作的彼得・马斯格洛夫说,“我取出花瓶除垢时听到底部有响声,便轻轻地伸进一根棒,捞出了一张揉成一团的米纸,上面有用黑墨水书写的中国字。”

该住宅的负责人彼得・布朗将这有人工书写的纸张给一位在约克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看,这位学生说这是装潢工购物单的残余,包括装饰这个花瓶所需颜料的费用等内容。该纸张非常易碎,经由纸板固定后,已被送走做进一步的分析。

少年狂饮之风刮到法兰西

法国医生提请注意,青少年的酗酒问题已变得愈益严峻,有人甚至宣称狂饮文化已从英吉利海峡的彼岸入侵法国。几十年来,法国被认为是“负责任”饮酒的典范,青少年总是在饭桌上饮一杯兑水葡萄酒来开始自己酒文化的启蒙教育,并养成适度饮酒的好习惯。然而,近来一系列的青少年酗酒事件已引起医生们的广泛关注,并导致了法国媒体做出“狂饮是否已快速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的猜测。

巴黎一家医院的酒精专家菲利普・巴塔博士指出:“对一些青少年来说,他们要的就是酩酊大醉。显然,这个问题在这里还远没有英国严重,但蔓延很快,而且已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目前,女孩也卷入其中。与我们原先看法相反的是,中等以上家庭出身的孩子们最易沾染狂饮习气。”

最近的一次事件是上月在北部城镇阿布维尔的学校厕所里发现两位昏迷的16岁少女。她们未吃早餐就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爱尔兰酒吧与朋友庆祝生日,要了四杯樱桃味的伏特加,然后把一瓶伏特加喝得精光。三天后,同一所学校的其他两位学生因醉酒被送上了救护车。部分研究者把这种现象与现代法国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的改变联系在了一起。当今父母为各种心理分析理论所包围,在他们想对孩子们说“不”时,不得不进行各种解释并做出妥协。人们总期望孩子们能自己明白孰优孰劣。由于无人给他们设置安全底线,这些孩子就不断地去尝试自我底线,想看看做了后到底会有什么后果。

《大卫》塑像可能要搬迁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塑像可能要被迁出佛罗伦萨的市中心,因为它吸引了太多游客前来参观。这个大理石塑像雕刻于1504年,在过去的135年里搬到现址后一直被安放在科学院里供人参观。该市的文化主管已致信意大利文化部长,要求同意将大卫塑像搬迁至外环路上正在修建的一家音乐厅,佛罗伦萨大乐团也将落户在这里。该文化主管说:“佛罗伦萨的游客数量水平已达到不堪重负的程度。大卫塑像坐落在市中心从后勤保障的角度看确为不幸。将它搬迁出去对所有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样游览区域就能扩大,拥挤也将得到缓解。”该科学院每年大约有一130万游客前来参观。然而,该计划的批评者称市政厅提出搬迁塑像仅仅是为了给一个有争议的有轨电车新线路让道,因为该线路将要在科学院旁通过,其震动将对塑像造成损害。

著名影星说“好莱坞的耀眼光辉已不再”

好莱坞最富有号召力的一位影星乔治・克卢尼每部电影的片酬高达1500万英镑,但在接受《无线时代》(Radio Times)采访时对电影业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说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逝去了。这位曾获奥斯卡奖的演员说在20世纪60-70年代电影“杰作”的产量是一年十部,而今天的电影缺乏开创性的推动力。

在这次矛头直指当代好莱坞的价值观的谈话中,这位现年46岁的影星直言不讳地说电脑制作的影像与视觉烟火技术并不能取代一个好故事。克卢尼坚定地认为电影业的辉煌时代始自1964年终于1976年。在此期间,电影公司每个月就能拍出一部杰作,而且众多的优秀导演开创了许多崭新的领域。“整整12年,你会发现每年能拍出10部杰作。然而今天他们再也拍不出那些电影了,甚至接近它们都不可能。”

克卢尼认为银幕上已难见什么新颖的东西,即使是自己最近的一部成功电影都从70年代的电影里吸取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得益于帕库拉导演的《视差景光》(Parallax View),该电影由华伦・贝蒂主演,讲述一位记者调查一个秘密暗杀组织。他说:“如你看了《视差景光》或类似的电影后,就会发现我们目前并未有什么创新,但这种故事总是妙趣横生,值得反复讲述。”他还谈到了在60-70年代演员们在民权运动、妇女权利运动及反越战示威中所起的先锋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