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滢的纪念册

2008-03-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文洁若 我有话说

上世纪40年代初,凌叔华送给爱女一本纪念册,请大家为她留言。第一本写完了,小滢自己建立了第二本。第三本则是朱光潜送的,最漂亮,精装……凌叔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竟然听任刚

满月独女一连号哭4个小时,不予理睬,换尿布时才发现娃娃不是撒娇才哭的,而是腰部被大别针划破了。然而,她却给女儿留下一笔巨大而可以传世的精神财富。这三个纪念册是金不换的传家宝。

赵元任在小滢纪念册上的留言 丰子恺为小滢题画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高艳华给我寄来了一部弥足珍贵的回忆录。陈小滢讲述、高艳华记录编选的这本书,记载了风云变幻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小滢出生在座落于珞珈山的武汉大学,亲历了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这艰苦卓绝的十五年。16岁赴英,直到1972年才重返阔别26载的故土。她父亲陈源(西滢)毕生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不遗余力地促进中英文化交流。还帮助“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教授一家人从海外奔回解放了的祖国。她母亲凌叔华是著名女作家。鲁迅指出,凌?华的小说使读者看见了“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沈从文、苏雪林等作家则把她比作新西兰女作家殊斐尔(现译曼斯菲尔德)。

上世纪40年代初,凌叔华送给爱女一本纪念册,请大家为她留言。今天读者看到的最早的一句留言是1941年6月10日朋友?宏赠的:“有志者事竞成”。第一本写完了,小滢自己建立了第二本。第三本则是朱光潜送的,最漂亮,精装。他在封面上写道:“乙酉元旦纪念册小滢”。还在首页上写了“皆大欢喜”四个字,并署名“光潜”。

1978年小滢和丈夫秦乃瑞带着儿子回国,国家领导人王震在这本饱经沧桑的纪念册上为这对夫妇的后代秦思源题字:“思源小朋留念,为中英两国人民友谊而工作。中国的一个老人王震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楚图南写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思源小朋友留念。楚图南一九七八.十一.十九”。

我四姐文檀新还瞥见过这三本纪念册呢。1946年,她陪着八面糟东堂的天主教神父到史家胡同的四合院去拜访凌叔华。四姐告诉我,小滢很用功,随身带着好几个本子。外国神父与凌叔华谈话时,小滢在一旁埋头写日记,还翻看纪念册。本书影印了小滢于1946年1月6日见到周恩来的记载。周恩来跟她亲切握手,使她感动不已。我家姐妹五人在中学时就热爱凌叔华的《绣枕》、《中秋晚》、《小刘》等小说,所以对她的宝贝女儿也格外关注。神父此行的原意是欲购买凌家的房屋,未达成协议。

下面谈谈这部回忆录的成书过程。2006年9月,我在张斌(小蝉,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的陪同下去看望小滢、秦乃瑞伉俪,并谈到高艳华。经我介绍,高艳华结识了小滢。她独具慧眼,建议将三本纪念册上的留言编成一本书,小滢欣然同意。接着,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刘雁也在百忙之中与高艳华一道赶到小滢在北京的居所,耐心地听她回忆往事。年代久远,留言的墨迹斑驳,小滢的记忆也模糊了。刘雁亲自策划,吴令华、皮公亮、杨静远三人当顾问,32位编写者大多是留言者或其戚友的后代。吴稚晖(敬恒)、冯玉祥与李德全伉俪、商衍鎏、杨端六与袁昌英伉俪、赵元任与杨步伟伉俪、丁西林、冯友兰、苏雪林、萧乾、丰子恺、方令孺、陈克恢与凌淑浩伉俪、景宋(许广平)、陆小曼、赵清阁、沉樱、叶浅予与戴爱莲伉俪、靳以、缪朗山、王世襄、张充和等前辈。从不同的角度,对小滢加以勉励。限于篇幅,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冯玉祥告诫小滢:“君子有三要:要科学,要民主,要和平。”李德全写的是:“为正义不怕一切的往前去努力,只有如此才有中华民族的光荣!小滢小朋友,我最爱的,永忘不了的!”

冯玉祥、李德全伉俪是在1946年9月6日在赴美的麦琪号轮船上为小滢题字的。两年后的9月,冯、李伉俪携3个女儿回国,船上突发了一场蹊跷的大火,冯本人和幼女遇难。这段经历由冯的大女儿冯理达口述,王作勤和高艳华整理后收入集子。细心的高艳华还加了个注:冯玉祥的儿媳在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介绍,苏联曾做了个调查报告,证实那场大火是烈性炸药引起的。

冯玉祥、李德全伉俪真个是一语成谶;冯玉祥牺牲在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斗争中。本书刊载了毛泽东挽词:冯玉祥将军逝世谨致悼意。

凌叔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竟然听任刚满月独女一连号哭4个小时,不予理睬,换尿布时才发现娃娃不是撒娇才哭的,而是腰部被大别针划破了。然而,她却给女儿留下一笔巨大而可以传世的精神财富。这三个纪念册是金不换的传家宝。

1944年12月1日,14岁的小滢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与两个女同学破指写下血书,报名参军,终因年龄太小,未批准。当时她父亲被派往英国,帮助宣传中国抗战。母亲在重庆参加活动。她寄住在乐山干爹干妈家,与干姐杨静远形同手足,小滢给陈源寄去一封信报告此事。当地的中文报纸《中华周报》予以全文发表。下面摘录几句:“国家给予我生命,培育了我。我要把生命还给国家。将血肉之躯供置在祭坛上,以生命的代价争取国家的生存。……若是我死了你们会是多么的悲痛……”

身教甚于言教。小滢的父母和在她的纪念册上留言的长辈,使她小小年龄就有这么高的觉悟,这么深的爱国主义情操。

《散落的珍珠――小滢的纪念册》,陈小滢讲述,高艳华记录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3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