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墨迹上的近现代中国

2008-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罗哲文 我有话说

名人墨迹、文稿,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收藏、展示、宣传、出版意义重大。著名收藏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道德先生,二十多年间,殚精竭虑,几乎耗尽所有所得,潜心收集

文化名人遗墨文稿,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墨迹》、《二十世纪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手迹》、《康有为牛津、剑桥大学游记手稿》、《名人信札的收藏与鉴赏》、《民国时期军政要员手迹》等书,现又将一部收藏巨著《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遗墨》付梓。

本书选编了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至2006年刚刚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350多位文化名人的墨宝。时间跨度横亘晚清、民国、人民共和国,长达150余年。书中按照不同时代和类别,将作者分为5大系列。如有林则徐、龚自珍、冯桂芬、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李鸿章、张之洞、王韬、黄遵宪、张百熙、严复、康有为、章炳麟、梁启超等30多位近代思想家、洋务派和维新派重要人物;也有俞樾、王?运、吴大?、孙家鼐、张謇、林纾、刘鹗、李盛铎、唐文治、罗振玉、王国维、刘师培等60多位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文史学家及社会贤达。既有蔡元培、陈独秀、吴玉章、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陈垣、熊十力、胡适、陈寅恪、陶行知等120多位现代著名教育家、学者、社会文化名流;又有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李叔同、梅兰芳、欧阳予倩、田汉、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英华、马相伯、赵紫宸、赵朴初等80多位现代著名文学艺术家、新闻出版家及宗教界领袖人物。第五个系列是48位近现代、当代自然科学家,其墨宝更令人注目。其中李善兰、高鲁、翁文灏、李四光、秉志、竺可桢、茅以升、吴有训、叶企孙、侯德榜、苏步青、贝时璋、裴文中、赵九章等名人遗墨,十分稀少,弥足珍贵。这是目前涉及文化名人最多的一部收藏类力作。这些遗墨,论形式,有中堂、楹联、条幅、扇面、信札、诗稿、电文、日记、教案、履历表、便条、明信片;论书体,真草隶篆,诸体皆备;论内容,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无所不涉,乃至家庭训语、人际往来、婚姻、贺寿无所不有;名言谠论,诗词曲赋,时有采撷,对文学爱好者会有裨益。

文化名人的墨迹,内容比书法艺术更为重要,其中的信札、手稿、日记、甚至便条,不仅可补充诸多史料之不足,亦能充实对其生平的全面了解。同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相当高的文献价值。如康有为的《牛津、剑桥大学游记手稿》,此为康氏于1904年游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后的手书游记稿,详尽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两所英国名校的全貌,包括学校外景、藏书楼、博物馆等设置,还对中外教育制度进行了对比、评述,见解深刻独到,是我们研究康氏教育思想和了解牛津、剑桥两校校史的宝贵资料。

这350多位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学术观点及其言行,曾经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他们的墨迹是分析了解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历史最有意思的注解。开卷翻阅,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仿佛从他们的笔端跳跃而出,在这些珍贵的墨迹其间,有多少妙旨亟待今人恭谨认知。这是一种本原的真实,对于当代人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穿越岁月的隔阻,作为读者,与每一份墨迹的主人对面凝视,虽然我们已经不可能与他们晤面,无法真切地体会那几代人所经历的风云沧桑,但是,不变的是,身处在巨变的大背景下,我们都在追求着中国未来的方向。这些携带着时光印迹的墨迹,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历史的记忆、时代的记忆,因为文字可以透露一切。

《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遗墨》(上下册),程道德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39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