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镜头影像

2008-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成军 我有话说

国运昌盛之时,也即文化复兴之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逐渐升温。时至今日,接续余秋雨回望历史之风,传统文化复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银幕、荧屏、报章、互联网上,处处皆可看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与思考。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作品多流于表面的记述及简单影像,缺乏必须的

空间感,以致深度不足。在喧嚣闹腾的舞台深处,文字、摄影皆长的梅生以其长期的坚持与优秀的影像作品,成为中国文化解读者群体中日益突出的重要人物。

与余秋雨“历史大散文”的解读方式及天马行空的流行心得不同,梅生作品跳跃的文字与影像紧密结合,既顺应了“浅阅读时代”的阅读节奏,又满足了“读图时代”的影像要求,在满足时代的阅读要求这一方面少有人及。综观梅生新出的《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长河系日》、《别样乡愁》、《山川行旅》、《沧海遗珠》)丛书,图文结合十分紧密,文字简洁,影像具体,既没有一些影像作品图文两张皮的缺陷,又超越了图配文的拘束与局限,是相当难得的。

相当多的驴友与摄影师在探险觅幽、观景揽胜的时候,也被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在路上用镜头与文字记录着思考与感悟。但相比于大多数驴友及摄影师对中国文化肤浅及矫情的审视与思考,梅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体会有着不常见的宏大视角。阅读梅生的《长河系日》、《别样乡愁》、《山川行旅》、《沧海遗珠》这几本书,犹如在欣赏一部解读中国文化的电影,在一个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中,不时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背影。而这些分镜头式的影像思考,又连缀出一幅保持距离的审视长卷。这与时下文字表达所侧重的镜头感,无疑是十分契合的。

在《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中,梅生将镜头伸向散落各地的历史遗迹、新或消逝的过程中,为一些即将消逝的人文形态留下了几可称为“遗照”的影像记录。

偏僻无名的古村落、秀美壮丽的山川、历史故事的断简残篇中,时而陶醉,时而静默,或惊讶于自然造化的伟大,或失落于传统文化的衰微,或怅惘于历史更替、岁月变迁的无常,或纠结于乡土村落的传统现代更迭。在描摹风景人文变迁的同时,将视角深深探入传统文化更新或消逝的过程中,为一些即将消逝的人文形态留下了几可称为“遗照”的影像记录。

随着梅生的脚步,思考着梅生的思考,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难免会生发出些新的情结。时代变迁的脚步匆匆向前,大多数人会注目于新的创造与情境,而渐渐淡忘身后的某些正在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人文风景。人类文明史不外乎是这类人文风景的集合,追溯以前,我们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历史空白。梅生《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系列丛书的最大价值即在此意义上,这些关于中国文化的思索影像会在某种程度上承担文化记录的使命,在更长的时间间距内凸显出不可忽视的价值。

“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丛书”《长河系日》、《别样乡愁》、《山川行旅》、《沧海遗珠》,定价:36元,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年1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