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药学大辞典》:填补空白之作

2008-04-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田菲菲 我有话说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不久前揭晓,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独得四个奖项,备受关注。除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主编的《超级杂交稻研究》荣获中国出版政

府奖科技类图书奖之外,还有3本图书分获提名奖:《药学大辞典》获辞书类图书提名奖;《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获科技类图书提名奖;《热河生物群(英文版)》获装帧设计提名奖。

图书获奖对出版者是一种褒扬,对编撰者也是一份巨大的肯定。评奖结果揭晓之后,《药学大辞典》的主编之一、药学期刊编辑家、《中国药学杂志》前主编张天禄先生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请介绍一下《药学大辞典》编撰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张天禄:就药学的发展而言,近年来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学科交叉和渗透日益深广,药学与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药学、药剂学、中药学以及制药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二是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知识和新技术,产生了诸多新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在新的形势下,药学工作者从一个学科查找另一个学科名词概念的需求大为增加,涉及药学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药学方面的知识也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出版一部全面总结药学发展与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就成了药学和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般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于是,就有了策划编纂《药学大辞典》的动议,经酝酿、筹备、征询、论证,中国药学会将此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编辑委员会。经过国内百余位专家学者历时6年的奋战,这本辞典终于在200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问:请问国内同类图书的出版情况如何?

张天禄:可以说,这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解放前,上海名医陈存仁曾主持编撰了《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那部辞典320多万字,收集的药物达4260种,问世后很快就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承认,初版不到半年就销售一空。但陈存仁身为中医,那本辞典也限于中药范畴。近年来,中药方面的辞典相继出版了多部,足以满足相关读者的需求。但西药学领域,辞典的出版却一直是一个空白。《药学大辞典》收词万余条,大概仅有五六百个是关于常用中药的,因此,这本辞典主要覆盖的是西药领域,有填补空白之功。

问:请问《药学大辞典》有哪些特点?在内容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

张天禄:这本辞典篇幅约380万字,收词1万多条,分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和医院药学、微生物药学等12个大类进行收词编写,主要阐明药学专业的基础词、常用词、重要词与其主要派生词及相关领域相关词的定义和概念等。这本辞典在综合性、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适用性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学界对这本辞典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例如,第二军医大学著名教授胡晋红称赞《药学大辞典》内容博大精深,编排分类严谨科学,语义精准实用,必能给读者以极大的帮助。

辞典反映了药学前沿的最新进展。比如,对生化药学、生物技术药物等今天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作为重点进行了介绍;又比如,光敏药(这类药物使用后皮肤会对光线产生反应)、203果糖(治疗某些老年病的一种药物)等词条都反映了比较新的药学和药物知识。另外,书中还收载了药学史、药事管理、药学人物、药学机构等方面的内容,如此处理,受到了学界和读者的肯定。

  问:辞书的编撰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请问《药学大辞典》是怎样保证质量的?

张天禄:首先是要有一支高质量的编写队伍。《药学大辞典》的另一位主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稽汝运先生,他为此书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编写队伍是由中国药学会组织的,编委和作者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其次,严格审稿制度是保证辞典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收到作者提交的稿件之后,随时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和问题后及时与作者沟通并进行修改,甚至请作者返工重写。另外,对名词的规范性我们也按照讨论确定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我希望,《药学大辞典》能够经得起读者的考验、时间的考验,能够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