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俗生活的天籁之音

2008-04-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朱耀华 我有话说

大概两年前,请陈子善教授主编一套丛书;想法是选几部从前作家写的长篇小说,解放后没有重版过的,要好看。他问什么叫好看呢?我说类似于周天籁《亭子间嫂嫂》。隔几个月,他传给我丛书书目,选了四个作家

,说其他几本能马上搞定版权,但周天籁后人一时找不到。正辗转想办法,近在咫尺的来扣兄报告好消息,说与我也很熟的朱鸿召博士,手头上有三本周天籁晚年写于台北的笔记,代周的家人在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就去跟鸿召谈及此事,见周天籁之子周锦春,一拍即合。

已在内地首次出版的三本“天籁笔记”包括《浪漫浪漫集》、《逍遥逍遥集》、《惬意惬意集》。《逍遥逍遥集・亭子间嫂嫂》一文说,抗战初期上海,“邓荫先办《东方日报》,濒临一蹶不振边缘,适刊《亭子间嫂嫂》,报纸销路逐渐起色”,不断创新高。一部长篇连载小说救活一家报纸,使周天籁名声大震,吃香吃价,报馆老板纷纷约稿。最多辰光,周天籁同时为七八家小报撰写连载小说,犹如棋圣应对车轮大战。解放初,四十多岁的周天籁只身去香港谋生,临行时对夫人孩子反复讲一句话“我会回来的”,讵料一别就是三十年;六十岁出头,周天籁又一人从香港往台北,以“周老夫”笔名陆续给报章专栏写了三百多篇表现世俗生活的笔记,青山不老,仍广受读者青睐,结集出书一印再印。现重新编辑出版的三本“天籁笔记”,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周锦春在六个子女中排行第五,周天籁离家那年他才三岁,对父亲印象模糊。周天籁叶落归根、终于回家已年届七十六。周锦春说老父鹤发童颜,整天戏话,引儿女笑而自己不笑,冷面滑稽,风趣得很;但全家福少了母亲。周天籁回沪翌年病逝静安中心医院,与离别三十年的夫人程淑媛合葬在一起。

不完全统计,三四十年代,周天籁创作了二十多部社会题材长篇小说。1951年离沪客居港台,反而写得少了;然硕果仅存的这三百多篇短文,每篇一则发噱的故事,描绘市井百态,人间悲喜剧众生相,以及单身生活的电光石火,堪称现代上乘笔记小说。鸿召将台湾版的“天籁笔记”移交我时,说周天籁是中国的巴尔扎克;但后来他在“代序”里,只作国内比较,将周天籁写的上海市民生活,与沈从文写湘西苗民生活、老舍写北京市民生活位列同俦。

“天籁笔记”虽然表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港台市民生活,然而不少故事分明就在眼前;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周天籁笔下早已发生,有亲切感,也未免令人沮丧。自成体系的市俗生活,民间文化传承,烟火气,红尘滚滚,泥沙俱下,三教九流,五光十色,卑微人性的闪光,生命之树常青……这些都是周天籁创作的源泉和兴奋点。他置身其中,信手拈来,笔记而不迂,世事洞明,幽默古今,打通阴阳两界,绘声绘色,表现如他名字一般天籁自由。

据说周天籁最早是写儿童文学的,怪不得他年近古稀的这些笔记,仍童心未泯,比如好奇心可抵女明星化妆盒(《浪漫浪漫集・化妆箱大秘密》);想象力能构建和谐社会,让人王(皇帝)、鬼王(阎罗)、兽王(老虎)、鸟王(凤凰)、花王(牡丹)、海龙王与玉皇大帝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逍遥逍遥集・水晶宫过年》)。

鸿召在“天籁笔记编选后记”中有云:“人生易逝,江山易改,欢乐不长居,患难也将成为过去。惟有才情与艺术的匠心,才是可以历史永恒的。”

所言极是。“天籁笔记”

(《浪漫浪漫集》、《逍遥逍遥集》、《惬意惬意集》),周天籁著,文汇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