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也谈讲史路在何方

2008-04-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卫民 我有话说

《百家讲坛》一类的电视讲史节目,正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议论。近读刘志琴先生《讲史路在何方》一文,刘先生认为近来史学界的研究内容已大大扩充,讲史节目却“并未超出古代讲史的范围,历史知识的主题仍然停留在王朝兴亡、帝王逸事、战争胜负、政治权谋的范畴”,她呼吁讲史节目也应该多反

映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增加社会史、生活史、文化史的内容。刘先生的意见是有代表性的,还有不少学者也对讲史节目过多谈及帝王将相有很多批评。

电视通俗讲史节目,影响比较大,认真研讨它的节目内容,是有必要的,只是,这些研讨如果脱离开讲史节目的载体――电视,光从学术上来考虑问题,那结论就值得商榷了。

《百家讲坛》(还有与它类似的其他讲史节目),在公共电视媒体播出,如想生存下去,也得像其他的栏目(如综艺、电视剧等)一样,必须让自己的节目能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说白了,就是要适应观众的欣赏口味。《百家讲坛》近年持续火爆,可能已经让人们忘记了它还是一个曾经面临停播警告的栏目。2005年《人物》杂志专访阎崇年先生的文章中披露,阎先生接下讲述《清十二帝疑案》的任务时,《百家讲坛》正因为收视率低而被亮出了黄牌,再无改进,就可能从央视十套消失。

阎崇年先生当时压力也很大,花了很大功夫写讲稿,并与栏目编导多次沟通,结果《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一举改变了此前《百家讲坛》收视不振的局面。继起的易中天、王立群,虽然两人各自的节目名称分别是《品三国》和《读史记》,但主要内容也都是以分析讲解帝王将相的生平功业为主,实际也是在走阎氏讲史路线,也都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作家刘心武在《百家讲坛》大讲他的“秦学”研究心得,收视之火爆,可能还在阎、易、王三人的节目之上(当然,也引发了不少红学家对他的批驳)。刘氏“秦学”演讲的成败得失暂且不论,仅就其内容而论,他从秦可卿诡异的身世谈起,联系康雍乾三朝的一些史实,层层推演,得出结论:秦可卿乃清康熙朝废太子的女儿,被贾府收留养大,但是这一惊天秘密又被元春向雍正告密,事情败露,秦氏自杀,元春也未得善终。《红楼梦》本来就是“炫语富贵”(林纾语),刘先生这样一讲,又添上了宫廷斗争、阴谋诡计,紧张刺激,让观众欲罢不能。不管刘先生自己是怎样考虑的,在客观上,“秦学”讲座之所以广受欢迎,把帝王将相讲史模式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百家讲坛》能够从处在停播边缘到成长为高收视率节目,帝王将相类的讲史,是其中制胜的法宝,而且,这种讲史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无论是学者还是电视编导,继续往下搞,驾轻就熟。这就难怪阎、易、王诸先生不断有新的帝王将相类讲史节目推出,两位女专家分别主讲的《说慈禧》、《说武则天》等又先后登场,且都收视不俗。

对于广大普通电视观众来说,豪门恩怨、宫廷争斗,是引发观众好奇心、稳定观众注意力的永恒热点。这些年,在音像市场上,“王朝”、“帝国”之类的片名,确实是在在多有。曾有历史学家惊诧,几乎全部清代皇帝的生平都已经被搬上了荧屏。事情还远不止此,任何一位清朝皇帝,被搬上荧屏的次数都不止一次!如果算上港台地区的作品,以雍正为主角的电视剧,应该接近十部了!这种现象,也不是只在中国才出现。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豪门恩怨、宫廷争斗类的电视连续剧,也有很多。韩国人好像特别钟情于帝王戏,从远古时期到近代,很多位帝王的生平被拍成了电视剧,而且,韩国的宫廷戏还多是超级长篇,一部的容量往往有四五十集,播出后还很受欢迎,《大长今》,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都掀起了收视狂潮。更其惊人的,是韩国在2005年还拍了一部连续剧《宫》,其中的背景是假设现在的韩国处在君主立宪制度之下,情节发展的主线竟然还是两位皇子在拼争皇位!《宫》播出后,成为一时收视热点,电视台又紧接着拍了续集。完全可以想象,电视观众对于豪门恩怨、宫廷争斗题材电视剧的酷爱,使得帝王将相类的讲史节目,有了较大的收视潜力,加上讲史者是专家教授,所讲内容基本上还是能够根据可靠史料来讲解(这方面以阎崇年先生为最),打出了“正说”的名目,因而能够吸引大批已看过“戏说”类连续剧的观众。

《百家讲坛》只能在不断满足观众需求的基础上才能生存下去,才有机会谋发展,帝王将相类的讲史节目,是已经经受了收视率严格考验的成熟运作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对于《百家讲坛》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讲史人,能够把阎氏讲史路线发扬光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