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湖南省重点图书选题论证看地方出版社生存之道

2008-04-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鲁大智 我有话说

“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从专家的角度,湖南出版还需要在经验积累和视野开拓结合中找到最佳点。我们会好好消化、研究、体验专家们的意见,把这些建议变成湖南出版集团的财富,进一步补充、调整,提升选题。”最近,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2008年湖南省重点图书选题论证会搬到了北京的友谊宾馆。一侧是不同领域的专家

学者的畅所欲言,一侧是各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洗耳恭听。专家们直言不讳的建议,不仅仅使湖南出版界受益颇深,更是为当下地方出版社如何确定、把握选题开出了一剂良药。

“这次提交论证的选题共28项,是从全省12家出版社申报的83项重点选题中筛选出来的。”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介绍说,其中,有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项目,有《民生中国》、《民生视点丛书》等;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的项目《伟大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建设六十年》等;有面向未成年人读者的思想道德建设的《10个留守孩子的梦》等;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有《大风原创长篇小说丛书》、《安塔拉传奇》等等。

文学作品也要发展“高精尖”

近年来文学市场的竞争可谓硝烟弥漫。哪个知名作家的作品尚在酝酿之中,就已被“指腹为婚”,出版社、图书公司就纷至沓来,先把“定金”交下了;而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出版,又极具风险。网络文学虽然为出版界提供了足够的素材,文学品质却难以抗衡传统文学。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文艺出版社各寻生存之道,湖南文艺打出的则是原创牌。对于他们打造的“大风原创长篇小说丛书”,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贺绍俊指出,“大风原创”仅仅启动了两年,却是很有文化创意和使命感的文化工程,给严肃文学提供了发展平台。“大风原创”实际上是在打造严肃文学的品牌,严肃文学和畅销小说的生产方式、审美方式和社会期待不同,但不排除合二为一的可能性。和其他产品一样,文学图书也要打造品牌,发展“高精尖”的技术,这样更有助于大众品牌的扩大。“这次原创丛书推出了高建群的作品,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西部大开发方面一直缺乏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高建群的作品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认知价值,作者把文学想象力和体验相结合,把新鲜的现实生活放在历史背景之下,这是值是关注的写作路子。”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认为,好的选题有两大条件,一是具有开拓性,作者在这一领域是“拓荒者”,能够填补空白;二是要有意想不到的角度,要有独特的构思和视野。他尤其指出,像《儿童心灵成长图画书系・名家原创系列》这样的图画书应该重点策划,“在西方,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而言,图画书是启蒙哲学,其意义不亚于《战争与和平》。”

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重点选题中有两个都侧重了这一问题。对此,有专家认为重复是浪费资源,但也有专家认为,不同的出版社在做,二者会有交叉、各有侧重,只要做好协调工作就会扩大这类题材的影响力。

口述史不仅仅是访谈记录

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王渝生对于《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格外关注。他说,能够关注中国科学的艰辛与曲折、奋斗与辉煌的历史,这样的选题具有开创性意义。由于作者本人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对科学的深度了解,而科学史家因为科研任务繁重也不可能亲自去撰写史料,所以,采访科学家形成口述史是最好的形式。但是,口述史不是简单的采访记录,他建议对承担“科学口述史”写作的研究人员进行培训。“科学家不是冷冰冰、硬梆梆的,也可以挖掘出很多鲜活的内容。我见过很多对科学家的访谈,讲得很好的话反而被删掉了。所以科学口述史不光要写科学家的内史,还应写进更多的‘外史’,写生活史、思想史、经济史……口述史完成后应该补充一些附录,采访科学家的家人、同事、学生,了解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口述史广而深。”王渝生还建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出版后,积累到一定时候应该按照领域重新编排,做成普及本或提要,使科学口述史能为科学领域产生更多的作用。

所谓“史”,就有了研究的意味,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记者采访记录,应该有互动。国外从事口述史写作的,大多数是研究机构,这种类型引入中国后有些变形了。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说,“我在美国时曾参与过口述史项目,他们有非常规范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国内很多以口述史的名义在做,却变成了记者的采访。”刘兵认为,中国出版者、研究者应该做鲜活的当代科学史料的整理汇集,才会对科学史传播和未来科学史的积累有所帮助。

走特色之路是地方社的最大优势

“湖南省重点图书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南出版界在十七大之后,推动出版业、繁荣出版业的新成果,多数选题有较高的学术含量,有研究价值。”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对具体的选题提出了详细的意见。他表示,这些重点选题突出了原创性,这是文化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同时,突破了湖南的地域界限,视野开阔,起点很高。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果没有精品力作,“促进”便无从谈起。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指出,从图书产品上抓文化建设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重点图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点,当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时,怎样确定重点图书,思考其职能定位,不单是对选题价值的评判,更促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她认为,湖南省出版局在处理年度选题和常规出版上做得很好,反映了中长期的出版规划,反映了大家对关注的问题上有所思考,反映了地方出版对重点问题的关注度,充分体现了出版的基本职能。另外,她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无论中长期还是年度选题,应该做好宏观视野和地方视角相结合,地方社更需要具有宏观视野,地方出版业需要寻求独特的视角,如果不处理好,品牌和特色就很难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很好的积累和研究,做通史反而不如做地方史,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湖南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怎么做?红色资源丰富,红色题材怎么做?二是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大题目也有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结合。比如写改革开放30年的《日志中国》年,以中国每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比如写30年间城市变化的《回家的路》,着眼点小,写得很鲜活。三是两个效益相结合,出版要研究读者定位,这样即便是学术著作也会有很好的效益。确定一个选题要先看看其他同类题材是怎么做的,比较研究,才能找到最好的作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