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5年迎风舞动之旅

2008-04-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广照采写 我有话说

今年恰逢大象出版社建社25周年,1/4个世纪,对于一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的专业出版社而言,可谓是酸甜苦辣难以忘怀。从一家只有12个人、20万元资金的地方教育出版社,发展到年销售3个亿、资产总额达2个多亿元的实力雄厚的全国优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走过了一条迎风舞动的艰辛之旅。

在改革上一

向不甘人后的大象社,在2006年主动向河南出版集团请缨,成为河南省第一批事转企文化试点单位,又一次掀起了改革的热潮。这两年,他们着力对发行业务进行公司化改造,尝试与多种经济所有制成份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成立教材发行部推广大象版各层次教材的发行,全面升级大象社网站以期不远的未来在大象图书网络销售中一显身手,加大对大象版产品特别是社科类图书的宣传促销力度,进行编、印、发、物及财务信息一体化的ERP系统的开发……一条“实施品牌带动”的发展新思路在脚下铺就。

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大象出版社确立了九大出版体系建设发展思路,其中最耀眼的当数品牌书系列,其现代文化名人系列、汉学研究系列、科技史著作系列、博物考古系列以及收藏系列,业已成为大象社在文化界、艺术界及自然科学界的金字招牌。

数字出版系列是大象出版社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而添加的,极能体现出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和快速应变能力。为了应对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大象社组建了河南大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改造和完善大象局域网,在编辑流程、出版流程与管理流程上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目前大象社的数字化出版已初见成色,每年网络出版新书60种。正在筹建中的“大象基础教育网”和数据库的出版工作也在紧张的试运营,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升级与转型中他们再一次华丽变身。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大象出版社制定了2008年实现四个转型的目标,即实现产业的转型、产品的转型、经营模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型和管理的转型。产业的转型体现在积极进军数字化出版和多元化经营两个方面;产品转型主要体现在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出版社的利润结构更加合理耐抗风险;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型体现在发行、营销以及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管理的转型定位在顺应转企的形势,逐步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管理制度,利用ERP的新技术、新手段加强企业管理。

经济效益方面,尽管有教材降价、学生人数下降、纸张涨价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大象社的销售收入仍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库存图书及应收账款显著下降,年销售收入3亿元,资产总额2亿多元;图书方面,《邓小平手迹选》、《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天边的彩虹》等400多种图书获得各个层次的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报刊方面,《寻根》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进入全国社科期刊百强,《中学生学习报》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报刊中名列第一;荣誉方面,大象社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前任社长周常林、现任社长李亚娜先后荣获中国出版韬奋奖,总编辑耿相新列入中宣部“四个一批”出版人才、荣获首届中国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多人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中青年优秀编辑、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大象社的发展得益于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优秀文化传承,在大象社办公大楼的环墙上,到处张贴着社里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文娱及体育活动的照片,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领导班子成员与大家一起在拔河、一起放声歌唱,大家在共同的事业追求与奋斗中亲如一家。

(图为李亚娜社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