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郑彦英:在文学路上一直没有停歇

2008-04-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作家的类型很多,往往各有各的长处。他们当中,河南省文学院院长郑彦英是一位极富生活经验和情趣的作家。评论家胡平曾经评价郑彦英的小说,“比如读《拂尘》,你绝不会因生涩或乏味读不下去,你会被吸引住,被作者丰富的
阅历和趣味笼罩住,使你感到作者所描绘的是你从未体验过的,就由陌生感和新鲜感把你带入不同的世界。郑彦英是一位怎么写怎么有的作家,不管写什么,都写得活灵活现,意趣横生,这就关乎才分、气质、悟性和天赋了。”

郑彦英的家乡在黄土高原,那里天很高,风很大,生活几近原始,人却很朴实。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原因也很奇特:“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爱写小说,写完了读给我父亲听。父亲和老师都是我很敬畏的,所以我立在灯影外面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听,一次又一次地听下来,我才知道世界上除了男耕女织之外,还有如此美好的事情,于是就下决心做这美好的事情。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这位老师的小说一直没能发表,但在他的影响下,我走在文学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歇。”

写作上了瘾

郑彦英高中毕业的年月,上大学靠推荐。于是他回到村庄务农,两个月后,公社书记骑着自行车到他正在耕地的田野找到郑彦英,说他的文章写得好,让他到公社去当半脱产干部,于是,书记用他的自行车,把他驮进了干部队伍。三个月后,郑彦英又入伍当了空军,这时候写作已经有瘾了,在湖南和广州的报纸动刊物上渐渐地发表起文章来,这在空军航空兵中是一个很显眼的事,于是,上级专门给郑彦英所在的团给了一个干部指标,把他提拔为干部。半年后,郑彦英被调到广州空军,当上了以写作为职业的创作员。转业的时候,又因为他有一沓发表作品的目录装在档案里,被河南省委组织部选为笔杆子,到了省委《党的生活》编辑部工作。就在这里,郑彦英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中篇小说《太阳》,又动手改编成电影,该电影首次代表我国,参加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之后他又有两部电影剧本被搬上银幕。

写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郑彦英要求离开省委机关,到省文联当了专业作家。时间多了,创作的作品也就多起来,到现在,他已经出版作品集十余部,长篇小说6部,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河南成为创作的下意识

作为生长在河南的作家,郑彦英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自从我1981年转业到河南以后,我深深地热爱上了这片土地,特别是我到灵宝市代职担任副市长,后来又到三门峡日报担任书记、社长、总编辑以后,我所熟悉的当代生活完全是河南的,不但发自内心地想写河南,而且一下笔,熟悉的生活已经全在河南,就是说,河南,已经走进了我写作的下意识。”

2003年,郑彦英在《十月》上开辟《在河之南》专栏,专门研究河南,大写河南。随后,他又应出版社之约,将《在河之南》结集出版,该书数次重印,获得了冰心文学奖等多种奖励。

应该说,单从一篇《豫赋》中,就可以看出郑彦英对于河南的感情。“是时新雨初霁,清日出云,风习习而爽面,气湿湿而宜人。威先生上车之前即驻足近望,上车之后更凭窗远眺。见草木葱茏,庄稼茁壮,平原辽阔至眼光尽头,耕者踏歌在天地之间。”

“河南称豫,名副其实。北有巍峨太行、王屋,南有峻秀大别、伏牛,西有苍茫崤山、秦岭,三方相合相抱,聚万象于其间;中岳嵩山于万象中挺拔而立,散灵气于四方;……夏商王朝即建都于郑州,殷朝定都于安阳,宋金等六朝建都于开封,汉晋等九朝建都于洛阳,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改朝换代,常在河南完成,故有问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若以一动物喻河南,当改庄子《逍遥游》,中原有鱼,其名为鲲……”

学画养生

长期写作使他的体质渐渐下降,为了养神健身,郑彦英拾起了从小跟母亲学习的绘画。从事文学工作多年以后,再拾起绘画,似乎容易一些,正像西汉刘安所说:诗画本一律。但郑彦英认为,既要做,就要做自己独特的,宋人陆游的文章最忌百家衣就是这个意思。于是他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哪怕是条很小的路,也是自己的路。2006年,在中央号召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中国邮政总局从《郑彦英诗语焦墨画――乡村模样》中选取了民俗部分最有特色的几张,以2007年贺年卡的形式,成套出版发行。作家们认为,文与画相配,样式鲜活,更增加了文字魅力,画家们则认为,郑彦英诗语焦墨画是典型的文化。这是中国第一位作家的成套名信片。

古代的文人讲究琴棋书画,文章自在不言中。郑彦英说,他自知不如古人,但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文人,妙处自在心中。目前,郑彦英正在修改一部电影剧本,这就是描写部队生活的《红头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