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熟悉的陌生人”

2008-04-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金鑫荣 左健 我有话说

在西方的主流文化议题中,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是东方文化的双峰,日本文化则被归入到儒家文化圈中。但百年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宿怨,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使我们对日本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拒心态;战后日本右翼对战争罪行的顽固态度,更淡化了国人对日本文化的理性探索的兴趣。在时空距离上,中日

两国是“一衣带水”,在心理距离上却横亘着一座“万里长城”,以致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的交流上,呈现一种不对称的文化现状:对方已把中国放到显微镜下研究了多少次(近人戴季陶言),我们却对他们不甚了了。我们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既熟悉又陌生,既相近又排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透明的隔膜”理应在历史和科学的研究态度下予以祛除。

一般民众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认识是斑驳陆离的:他们既有东洋武士刀的残暴冷酷,又有樱花般的灿烂柔美;他们既崇洋媚外,又极度排外;他们崇尚复仇,却又服膺强力。他们与人相处既彬彬有礼,又冷漠无情……在文化形态上,他们有“崇小”的意识,可以将电子产品做到小的极致,但另一方面却又盲目“崇大”,相扑之类的传统艺术即是代表??他们身上存在许多文化的悖论,需要我们以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解读。

何谓日本?何谓日本人?这是我们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起点。但一直以来,我们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经济的学习和探索自近现代以来虽未有停歇,而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则始终没有深入。这主要是我们患有“文化自大”和“自恋”的毛病,执迷于所谓的“和魂汉才”,以为日本文化的一切皆来自中土,其实,我们若是真正的走近日本,就可知晓日本文化在吸收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具备自身的文化特质。事实上,九世纪末遣唐使终止之后,中日两国之间一直中断了官方往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相应减弱,而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即所谓“国风文化”日渐发展;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向西看”。因此,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虽然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说中日两国的文化形似而神不似也不为过。所以,我们要想深入地认识了解日本文化,就得从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开始。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文化的输入和了解就不能再“厚此薄彼”,我们应该有宏阔的历史气度、开放的文化心态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因为要固守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不能单面的守护自己的文化母体,而是要积极的了解异域文化,吸收和借鉴异质文化的精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一本为大家熟知的分析日本国民性的经典著作,她的异域文化背景和独到的研究视角是对日本国民和文化性格的一次本质探悉。而日本本土学者撰写的类似的研究,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域??这样交叉的学术视野可以折射日本社会与文化。本土学者分析本国的思想文化,其长处在于熟稔自己的文化特征,但也不能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需要的是科学理性的批评精神和不虚美谥恶的历史态度。我们觉得丛书的解读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丛书,张一兵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