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学者抗震救灾尽显“人文关怀”

2008-05-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陈洁 我有话说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心。5月23日,中国作协紧急组织第二批抗震救灾采访团的作家分别抵达甘肃兰州和陕西西安,深入到地震灾区进行采访。与此同时,各地作家尤其是四川省的作家们,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为抗震救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8日,四川作家阿来、麦家、杨红樱共同倡议,发起“5

・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3人已率先捐出45万元首笔资金,并承诺,他们的姓名除用于此次募集行动外,将不会在未来所建学校的命名等事项中出现。阿来说,目前募集的有意向资金有一百多万了。他们想把这个活动命名为“劫后重生”,有一个副标题就叫“5・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麦家也表示了地震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灾后第二天,麦家就想去献血,看到献血的队伍排到800多米,他顿时热泪盈眶。成都人的心在这一刻凝聚了!也就是在那一刻,他开始强烈地问自己:我能为灾区做些什么?“回来的路上我在银行提了49999元,决定捐给灾区。”麦家说,自儿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每年生日都给儿子存一万元钱,计划是存20年,算是给儿子将来的创业基金。他决定把这笔钱拿出来捐给灾区,儿子很爽快地同意了。银行给我算了一下,连本带利有15万零几百元。我要求取15万,银行按规定不准。但当知我准备去捐款的,负责人当场拍板,同意他一次性取出。

记者在打通军旅作家徐贵祥的电话时,他正在看有关抗震救灾的新闻。“这次地震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灾难,对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实力也是一次检验。在大灾面前,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表现出空前的团结,表现出本来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徐贵祥说,这既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快速反映、迅速定位和有力得当的组织指挥,也得益于信息的公开透明、快捷传播,得益于改革开放对中国政治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次重大灾难面前,中国人爆发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也表现出了从容理性和同灾害斗争的素质。徐贵祥表示,自己想写一组散文,现在正搜集素材。

作为“5・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发起人之一,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除了募捐以外,还在做着另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地震发生时,她正在韩国协商输出《马小跳和笑猫日记》的韩文版权,得知这一消息,她当即打电话回来表示要捐赠20万元。“阿来和麦家他们有一些想法,认为不应该是捐一次款就结束了,而应该更长久。我们就讨论设立教育基金,募捐来的资金建设的学校将以丧生老师的名字命名。”从韩国返回后,杨红樱从朋友那里得知,灾区的很多小朋友说到了成都最想见到的是杨红樱阿姨。她决定要带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于是,她号召北京小学的孩子们给受灾小朋友献一份爱心,写些表达心愿的话和贺卡,并亲自带到灾区孩子的手上。

“小孩子在灾难中受到心灵的创伤比成人更严重,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人生态度和幸福观,我在以后的创作中,会对孩子们心灵抚慰倾注多一些。”杨红樱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她将带着首都的同龄小朋友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回到成都。她还想给在成都受灾的孩子们买些礼物,带他们玩一天。“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我要给他们到家的感觉。”

地震发生时,李西闽正在银厂沟鑫海山庄内写稿,这个地方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地震发生时,他躲到柜子下面,但是楼塌了,东西全部压在柜子顶上,把他的脖子压住了,左手被压住了,动不了。5月15日下午,在成都军区某部官兵的努力下,李西闽获救,这时,距离地震的发生,已经整整过去了76小时。而堪称奇迹的是,被安全送往成都的医院后,医生检查的结果,三天三夜没吃没喝的李西闽只是受了轻微的皮外伤,身体并无大碍,甚至没有出现脱水现象。李西闽说亲历的恐怖76小时里有太多人需要感谢,值得感恩,他决定在他主编的军事小说丛书《集结号》上,特别策划“温暖集结,感恩回报”专题,将这本书的版税全部捐出,以帮助更多的灾区人民。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地震发生后,很多学者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尽各自的能力帮助灾区。叶廷芳本人就是一个经历过灾难的坚强的学者,他说,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往往是更有前途的民族。天灾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但也铸造着中华民族更坚强的脊梁。因此不必过多抱怨大自然的严酷,它在考验我们,也在成全我们。复旦大学的张汝伦感慨地说,我们只有从此巨灾中学到些什么,才没有白白经历这次灾难。他参加了学校的捐款活动,为灾区人民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这次地震令著名学者任继愈非常震惊和痛心,但他对中华民族充满了希望,他反复说,多难兴邦。他希望逝者安息,而生者能坚强起来,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要有信心。

面对地震,杨宪益表现得更为淡泊和沉静,他说,这次地震,让中国第一次为普通公民降半旗、设立哀悼日,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进步,灾难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他不仅自己捐款,还号召在海外的孩子们捐款。杨宪益希望大家能持续地关注灾情,不仅仅是短期捐款和灾后重建,在灾难中致残的人、失去父母的孩子,是一辈子都需要关爱的。

相对而言,心理学界对地震的反应更加理性和切实。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西超等四名专家、北大临床心理学专家钱铭怡等都已抵达灾区,针对心理救援人员开展创伤心理治疗专业技术培训,帮助灾区建立多个“灾后心理援助站”。其他专家则正在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灾难干预培训项目,随后将被派往四川,帮助受灾群众的心理康复和治疗。灾难过后怎样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人们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重建生命的意义,是一个需要极强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工作。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除了幸存者外,还包括与受灾群众有密切接触的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也容易出现心理创伤的各种反应。科学的心理治疗提倡早期干预,把问题控制在早期,这是心理卫生工作者所倡导的理想工作模式。较之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的9・11后的心理康复,我们在这方面的人力和经验都有限,但中国的心理学家们,仍然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的“心理重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