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修《三字经》应成为政府工程

2008-06-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 马龙生 我有话说

日前,记者从宁波鄞州举办的第二届“王应麟读书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新版《三字经》将于本月25日正式面世。去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头下,一批学者对传统经典《三字经》开始了重修工作。这个由政府推动的工程,自披露以来就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三字经》作者到底是谁,宁波鄞州和广东顺德各执一词

。不少网友表示,鄞州重修《三字经》有“独霸”之嫌。

早在几年前,有识之士就针对“当今青年读不懂古文,再过若干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只能在港台甚至外国寻觅”表示担忧,提出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力构建“中华古诗文,经典文化诵读工程”的建议。而《三字经》这样的文化、人文经典,显然应该列入重点诵读之列。尽管有人认为,几岁的孩子不可能理解这些文化经典的内涵,但是一个更浅显的道理是,在人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理解多少算多少”的较低要求下,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熟记一些,起码可以留待日后“反刍”。这对于人生成长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但是,这件工程没怎么见到政府主导推动,一些地方却热衷于争抢《三字经》作者的籍贯,以“重修”之类的小范围工程,强化地方利益诉求,使《三字经》应有的人文价值沦为商业的载体,让人深感痛惜。

应该如何认识《三字经》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我以为目前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来审视与把握。基本原则应该确立这样两点:一是可以根据时代变迁,谨慎重修,但要由国家级有关部门来推动,集中全国的智慧;二是要真正进入全国幼教、小学课堂,成为一门人文教育课程,而不是造个声势之后就不再提起,只作为地方利益的载体而存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基于一种道德心理构建、人格成长必修的考虑,我们不应该守着《三字经》这样的经典,反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日益荒芜。更不应该拿着这些经典,只知道以文化的名义换取商业利益。高层政府有责任对《三字经》进行统一、规范的保护与扬弃,民众也有责任对那些“醉翁之意”的开发加以抵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