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格拉底与雅典城邦

2008-06-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苏里(万圣书园总经理) 我有话说

听过苏格拉底就受控两项罪名进行的申辩后,由500雅典公民组成的法庭投票决定是否对其定罪,220人不同意,281人同意。苏格拉底说:“现在看来,只要有三十票改投,我就当庭开释了。”接着,苏格拉底发表第二次申辩,他没有向法庭告饶,求其宽恕。苏格拉底还发表了著名的论断:没有经过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而他是神派到雅典的使者,为的是“千方百计说服各位关心你们自身,关心自己尽可能地臻于完善和智慧,不要只想个人的琐事,要关怀城邦本身”。

第二轮投票,决定是否处死苏格拉底,结果赞成票比同意定罪票还多了80票。

第二轮投票过后,苏格拉底发表了“最后陈述”,第一句便说,“雅典公民们,只费了那么一点时间,你们就赢得了千古骂名”。苏格拉底接着说,之所以定我的罪,非因我不善辞令,而是我不善厚颜无耻,“甘愿向你们说那些你们最爱听的话”――即使我处在危险之中,也不会去“做那不配自由人做的事”,我宁愿作了“那种”申辩而死,也不愿作出另一种申辩而生。

所以,有论者说,杀死苏格拉底的,除了雅典公民,还有他自己。

苏格拉底可以不让自己死,只要他肯低头认罪,表示痛改前非,再把自己两个幼子带到法庭,争取众人怜悯,雅典公民太可能放他一马。但所有免于定罪的可能性,都被苏格拉底本人“放弃了”,不独此,他甚至有意引火烧身,“迫使”雅典公民判他有罪,进而决定处死他。

即使第一轮定罪后,他仍有不止一种选择,免于最坏情况出现,比如交罚款,流亡,等等。他不是没试着用交罚款办法,但他申明自己一无所有。他也说了,他无法选择流亡的理由――他生而为雅典公民的福祉,且有神的旨意,假使雅典都无法容其身,外邦人怎么可能任其所以呢。雅典公民第二轮投票决定处死他时,他仍有生的希望。他的朋友克力同到监狱探视,说服他逃亡,但被苏格拉底断然拒绝。

以上便是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和《克力同》的主要内容。

在吴飞译1疏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有长篇义疏,“生的根据与死的理由”,占220面正文的80面,吴写的引言部分又占60面,“申辩”译1疏部分,占“申辩”全文五分之四。据王太庆先生译《柏拉图对话集》,“申辩”1.7万字左右,吴译本也不会更多了。而吴飞用差不多12倍的篇幅阐述对“申辩”的理解,到底为什么?

吴飞的义疏,有七个小题目,犹以第一、三、四、五题为关键,分别为“真理与修辞”,“哲学生活的根据”,“在哲学与政治之间”和“为哲学而死的理由”,谈的是一个问题: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哲人与政治家(人)的关系,总之,哲人与城邦的关系。吴飞的义疏,无论论道之逻辑还是行文之健美,皆赏心悦目,推荐大家直读原文。我只谈些感受。

在一个善和公义不能彰显的城邦,做一个坚持说真话的人,很难,甚至很危险,比如雅典,比如苏格拉底。阿努图斯指使莫勒图斯等人控告苏格拉底,有两项罪名,渎神和败坏年轻人。前者为虚,后者为实。什么叫败坏年轻人?无非是苏格拉底教年轻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自己的局限、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启发年轻人关心城邦大事。说穿了,就是教会年轻人坚持真理,学说真话。说真话的底线,就是说人话。因为太多城邦公民,因现实利益考量,只会说假话、套话、大话、空话、屁话。在苏格拉底看来,这些显然有违城邦建立的目的,有害城邦的最大利益,最后有害城邦每一位公民的最大利益。

城邦公民过诚实和道德的生活,可遇不可求么?苏格拉底不这么看。因其如是,最终成了要他命的“根据”。诚实,首先是城邦的公民需要表达的时候,说真话,只说真话。道德与否,并非公民自定标准,以为道德便道德了,须有对什么是不道德的检验过程。苏格拉底自命神交给他的任务之一,便是同雅典的公民一道,厘清什么是道德,怎样过道德的生活,在剥掉不道德外衣过程中,道德的本体也就一点点显现出来。据神之旨意,苏格拉底悟出了“无知之知”这层道理,用在过诚实和道德生活中,首先便是承认城邦公民并不天然知道什么是道德和诚实,在此前提下,诚实和道德的生活才能展开。

苏格拉底很热爱雅典城邦,关心它的一切,尤其关心它能否给雅典公民带来善和公义。在与外邦作战中,他是勇敢的重装战士;三十僭主当国时期,他并未像许多民主派人士,逃出雅典,一走了之,差点惹出麻烦,引火烧身;民主派夺回雅典政权,他一如既往地当他的牛氓,天天在街头巷尾拉着年轻人攀谈,启发他们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追着自以为智慧的人求问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知,搞得他们无地自容,落荒而逃。所有这一切,苏格拉底为的是,在年轻人头脑中种下分辨善恶的种子,剥掉假装知道者的外衣,把一切乡愿(德之贼也)之徒,打回原形。

真理伤人,苏格拉底坚持真理,必然遭到雅典的报复。但苏格拉底宁讲真理死,不说假话活的思想试验,不仅向雅典公民诠释了何为诚实与道德,也给雅典城邦留下了何为善和公义的永久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