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哲的中国研究之路

2008-06-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高文武 我有话说

武汉大学陶德麟、何萍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优秀结项成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建党85周年暨迎接党的十七大的重点图书。这部66万字的专著有鲜明的特色,为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视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向前推

进了一大步。

该书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一些重大的前提性、原则性的理论问题的见解,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必由之路和胜利之源,这是客观事实。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规律多年来作了大量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发表了许多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著,还翻译出版了国外学者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量著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若干原则性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仍有不少分歧。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该书不仅没有回避,而且以尖锐明晰的形式给予有理有据的批驳。在《总论编》中,该书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对这些观点作了深刻的理论剖析,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一些前提性问题,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总结经验的历史主义原则和从世界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全书的其他篇章之中,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全书的一大优点。

该书还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向度。近年来,有的研究者把文本解读看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工作,而这种解读又往往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概念为标尺。该书的研究向度与此不同。作者并不轻视文本解读的重要意义,认为解读文本是不可忽视的工作。但仅仅靠文本解读解决不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中国人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该书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实践路向,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首要工作是去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解决中国革命和现代化问题而进行的实践过程和理论创新过程,探索这一过程的丰富经验和规律,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贡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任务紧密相关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就应当结合具体条件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理论创造活动和理论,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路向。该书遵循这一研究路向系统地考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创造活动,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与中国革命任务的内在联系,发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方面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探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其他思潮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书以中国现代化问题为主线,考察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与革新及其内在机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中国先进分子的创造活动的历程。这一艰难曲折的历程就集中体现在许多代表人物的活动及其思想发展之中。只有具体剖析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评论他们的贡献,才能看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足迹,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该书《思想历程编》以占全书2*3的篇幅,对从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毛泽东到邓小平等中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考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考察。该书对这些人物和思想的历史考察不是零散的、随意的选择和拼凑,而是选择那些与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相关的材料和思想,结合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变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史观、政治哲学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努力发掘贯穿于这些人物和思想的主脉,以此概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独特的发展线索和传统。该书明确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是列宁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不同于现在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但又绝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翻版,而是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和经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该书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是发展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及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的飞跃。通过这种历史的考察和理论的分析,该书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该书还从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高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之中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课题加以考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该书分别在《总论编》和《简短的结语》中明确地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一部分,它因其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成功地改造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成为了中国哲学的新形态,成为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在《思想历史编》中,该书重点考察了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在《附录:从梁漱溟的思想转变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影响》中,该书以梁漱溟的思想转变为案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儒学的影响,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实际影响和重大意义。通过这些理论的分析和历史的考察,该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上升为一个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课题,不仅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视野,而且还给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中国哲学的转型以新的启示。

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方式的创新、研究视野的扩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难得的力作。当然,该书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开端,许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关的这一问题在该书中还没有作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例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儒学、自由主义等代表人物的思想关系问题等等,该书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和人物的考察提出了这些问题,却没有展开。这是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以弥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6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