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经济学发展之启蒙和支柱

2008-06-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个多世纪以来,过去的北大经济系和今天的北大经济学院,是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的启蒙,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经济学院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这样与国家的经济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继往开来创建一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

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商学科开始,其后,1912年又由校长严复创建了国内综合大学中的第一个经济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由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长期担任经济系主任,成为今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和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群的母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经济领域知名学者,他们为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严复先生翻译《国富论》成为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正式传播的契机和加速器。而最早向国内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先生就曾在经济系担任教授,同时,在国内最早翻译了《资本论》的陈启修先生也是北大经济学系的教授。凭一部《新人口论》震动中国政学两界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也曾历任北大经济系主任。而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陈岱孙先生在北大经济系担任了30年系主任,为经济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固根基。另外,毕业于北大并在剑桥大学进修、曾任北大经济系主任的樊弘先生,以及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罗志如先生都在西方经济学说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培养了很多西方经济学领域的优秀人才。现任院长为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经济学院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这样与国家的经济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锐意进取保持领先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领域的学科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北大经济系在此时又迈出了重要步伐――1985年率先撤系设院,继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3年后的今天,北大经济学院已经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经济学院。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在人才培养上,经济学院发展锐意进取,1998年被选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之后,其在借鉴国外著名大学教学范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全面改革,创造出相对完备、规范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此举一方面为经济学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学科建设上,经济学院积极探索,通过结合文科的学科特点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一些新的学科、前沿学科不断涌现,目前除了原有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专业外,又成立财政学系、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在学术交流上,经济学院逐步形成了研讨会的规范制度,定期组织学术论坛,扩展学术交流范围,增大学术影响,积极参与学术国际性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合作,鼓励教职人员申报各类课题,对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激励制度。

经过如许大胆创新和果断改革后,经济学院始终保持了其在同行业院校中的领先地位:最早在全国设立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在文科院校中实行硕博连读制;国家教育部“全国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评比中,唯一一个连续两次排名第一的文科学院;在北大文科学院中获得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最多的学院之一;在北大率先进行教学改革;是北大“元培实验班”申请转入学生最多的院系之一;还是北大学生社团最为活跃的院系之一。

面对挑战创新未来

回顾百余年北大经济学院的发展可以看出,每一次顺应潮流的变革和创新都是其生生不息、遥遥领先的关键所在。进入新世纪,随着各高等院校的经济类学科的飞速发展,改革和创新的意义对经济学院更加紧迫。

首先,在本科教学方面,北大经济学院将更加注重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着重在“深厚”“广博”“创新”三个方面下功夫。强调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质量的教学,以高质量的教学支持高水平的科研。鼓励教师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据北大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董志勇表示,“培养学生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学生对自己有责任心,第二是老师对学生有责任心。这些年来,学院一直强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比如在经济学基地班,全部实行导师制。每一个导师手下的学生,从选课、社会实践、保研到出国等这所有活动都要与我们交流后共同制定。而这些交流是24小时‘值班’的,即便我们不在国内,学生的问题不会隔夜,我们尽量在24小时之内用Email或者电话回答他们。”董志勇还表示,“现在的教学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和开放性教学,6个系的专业课在大一大二是全部打通的,只有从大三才开始定向专业选择。而且每年寒暑假,老师都会亲自带队到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回来后学生们根据实践情况写专题报告,一方面进一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此外,据董志勇介绍,近年来学院还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学院每年举办各种研讨和论坛近百场,争取为每个学生提供国际短期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希望是最终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开阔视野和敏锐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同样,北大经济学院也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学院日益加大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严格人才招聘中的考核制度,积极推动教师的海外进修和培训交流,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实施青年教师基本功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导师制度,设立教师委员会,设立学生助管制度。“教师委员会是处理一些相对有争议的事情,如有争议的考试作弊,公派留学,申报各种竞赛的面试等;学生助管是以随堂听课的形式对老师的讲课优缺点进行评估,形成一个真正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的平台。比如广泛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后,向授课老师放映并协助其进行调整。”董志勇介绍说。

时代孕育了北大经济学院,促她奋进,催她日新,我们相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能成为学科发展的航向标,并不断向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院的方向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