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兼容与异质:作为电视文化的空间

2008-06-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马慧茹 我有话说

毋庸置疑,电视文化与其他各种媒介文化相比,更具有世界性和普适性。对于身处“地球村”的中国电视从业者和电视受众而言,了解和汲取来自异邦的、先进的电视文化,探求和领略多元文化的兼容特质,培育和鉴赏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品牌,完善和拓展电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某种程度上讲,对电

视领域“西风东渐”的直接关注和研究,还局限于专家学者、电视栏目研发人员等,而对于大多数媒介从业者以及电视受众来说,囿于语言障碍或空间限制,通常是“道听途说”者多,“耳闻目睹”者少,“深谙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我们需要打开一扇面对普通电视从业者乃至普通电视受众的窗口,使其直接面对“传说中的”王牌电视栏目,从而普遍提高电视传受双方的媒介素养。阚乃庆、谢来著,著名学者喻国明、尹鸿、展江、李幸、陆地等著名学者联名推荐的《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中期创办,至今仍独领风骚的老牌新闻类栏目《60分钟》、《全景》,到2007年下半年才开播的娱乐类节目《海盗王》、《杰伊・利诺今夜秀》,有40档影响巨大的电视栏目在这本书中被全景式展开,其间既有节目概况、节目历史、板块设置的详细梳理,还有作者对节目特色、节目影响的深入分析。随书附带的光盘,还可以让读者直接观看代表性栏目的视频。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介绍欧美各类电视节目模式的同时,并未忽略对其进行价值倾向、社会心理、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例如作者认为NBC的《周六夜直播》、FOX的《疯狂电视》等综艺类栏目,将娱乐与新闻结合起来,“消遣”经典、“挑衅”权威,是现代人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多元社会心态的多元表达。这也让人想到当下中国的电视媒介生态:一方面媒介选择信息的价值标准以迎合需求为目标急剧下移;另一方面,传统与现代、精英与草根之间,高雅与庸俗、传承与创新之间,合作与竞争、责任与权益之间,引导与迎合、结构与解构之间,千头万绪,往复交织,重重纠集于荧屏上下,令电视人无所适从。这是激流汹涌的社会变革在电视屏幕上的折射,也是以电视媒体为主的境外传媒集团,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通道落地中国后,对中国电视行业的冲击和挑战。

即便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个体也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创造力。同质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也同样适用于电视文化。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盲目模仿西方的那些所谓“神话”或“王牌”,需要做的也许应当是,尽可能地耳闻目睹,然后动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自己的视角感知和思考,接受启发和采取行动――这种视角可以是大众的,也可以是专业的;可以是批判的,也可以是鉴赏的。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电视文化的进化必须与社会心理的进化同步。从这个角度说,“符合国情”并不完全是套话。

“梨子甜不甜只有亲口尝过才知道”,希望能有更多像《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这样原汁原味的“梨子”摆在中国的电视从业者和电视观众面前,借鉴也好,批判也好,全凭你做主。

《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阚乃庆、谢来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3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