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克莉奥佩特拉的姿容

2008-06-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余凤高 我有话说

德国画家Alma-Tadema1885年画的《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

克莉奥佩特拉像

对于曾是凯撒的情人、后又成为安东尼的妻子的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CleopatraⅦ,公元前69-前30),不论是作为浪漫故事的女主人公,还是作为女性悲剧的原型,在读者和观众中都传颂得太多了。但这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的容貌到底如何,因为时代相隔太久,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想象中产生自己的“克莉奥佩特拉”。20世纪的观众,一般相信她是有如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在《克莉奥佩特拉》中所扮演的那个美女。

伊丽莎白・泰勒(Elisabeth Taylor,1932-)拍摄《克莉奥佩特拉》时有30岁了,不仅没有如今所企望于美女的高挑的个子,且比较的胖,还有一个大肚皮,胸部也有点前挺,脚很大,腿又短又粗。但她的这个同名女主人公第一次与凯撒见面时却只有19岁。不过她的脸确实非常漂亮,眼睛也很好看。只要脸和眼有给人留下第一好印象,别的都可以掩盖:在电影中,有什么做不到的。于是,通过现代的化妆技术,伊丽莎白・泰勒在银幕上便是一位美艳绝伦的王后了。

《克莉奥佩特拉》是根据威廉・莎士比亚的剧本《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改编的。在莎士比亚的这部剧本中,安东尼的一位部将是因为不满主帅如此迷恋这个女子,才贬低她像一个脸色褐黄的吉普赛女子;凯撒的两员将领对她的姿容就叙述得比较客观:“……那简直没有字眼可以形容;她斜卧在用金色的锦绸制成的天帐之下,比图画上巧夺天工的维纳斯女神还要娇艳万倍……(她)那吁吁娇喘的神气,也是那么楚楚动人,在她破碎的语言里,自有一种天生的媚力。……年龄不能使她衰老,习惯也腐蚀不了她的变化无穷的伎俩;别的女人使人日久生厌,她却越是给人满足,越是使人饥渴;因为最丑恶的事物一到了她的身上,也会变成美好,即使她在卖弄风情的时候,神圣的祭司也不得不为她祝福。”“安东尼看见这样一位美人,真是几生有幸!”至于安东尼本人,更就不用说了,他甚至觉得“你生气、你笑、你哭,都是那么可爱;每一种情绪在你的身上都充分表现出它的动人的姿态。”感到她的“嘴唇和眼睛里有永生的欢乐,弯弯的眉毛里有天堂的幸福;身上的每一部分都带着天国的馨香”。(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创作《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的史实来源是英国翻译家托马斯・诺斯(Sir Thomas North,1535-1603?)据法国主教和著名古典著作研究家雅克・阿米欧(Jacques Amyot,1513-1593)的法译本而转译成英语于1579年出版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普卢塔克(Plutarch,约46-119后)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诺斯的译本被誉为早期英语散文的伟大杰作之一。除《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外,莎士比亚在创作《尤利乌斯・凯撒》、《雅典的泰门》和《科利奥兰纳斯》等剧本时,所据的也是此书。

克莉奥佩特拉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三世的次女,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至公元前31年统治埃及的马其顿王朝的末代君主。她是马其顿人的后裔,没有埃及血统。

公元前51年托勒密十二世去世,传位给十五岁的儿子托勒密十三世和他姐姐同时也是他妻子的克莉奥佩特拉。但是不久,两人发生纠纷,打起内战。公元前58年,托勒密被赶出埃及,三年后在罗马军队的支持下复位。这让克莉奥佩特拉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与罗马的统治者保持亲善关系。她先是勾引了罗马将军和很有权势的独裁者尤利乌斯・凯撒,并达到了目的,在凯撒打败了托勒密十三世领导的反克莉奥佩特拉党之后,恢复了她姐弟的政权。但是凯撒于公元前44年被刺身亡,于是她只好再等待合适的机会。第二年,即公元前43年,安东尼和奥古斯都,也就是屋大维(Augustus,Octavian)以及李必达(Lepidus)组成“三头同盟”,正式被任命为任期五年的独裁执政,以分治罗马帝国,安东尼主管东方各行省。他于公元前41年在罗马新设的西里西亚行省、距地中海2000千米的塔尔苏斯(Tarsus)河畔召见克莉奥佩特拉。克莉奥佩特拉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她达到自己目标的第二个机会。

《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没有为克莉奥佩特拉单独列传,与莎士比亚这部剧作有关的部分,主要见于书中的“安东尼传”。普卢塔克是在描写安东尼和这位埃及女王会见时才写了她的:

“他们初次认识时她还是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年轻女孩子,但她此次与安东尼会面是女人一生中美丽的最佳时期,而且他们的智力都已完全成熟,因为她现在差不多28岁了。她为她的出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金钱,礼物,和一个富有王国所能承担的昂贵的装饰品,同时也以她神奇的手腕和妩媚怀着她最确定的期望。

“她接到安东尼和他朋友的几封召唤她的信,但她对这些指令并不在意,至少,像是对他们的嘲弄,她前往西达纳斯河(River Cynus)泛舟,画舫的尾部由黄金锻成,紫色的船帆随风飘扬,白银的船浆拍打出长笛、横笛和竖琴的乐音。她自己穿得像是画中的维纳斯,一个人舒展在金丝织成的天帐之下,几个有如画中的丘比特的漂亮男童站在两旁为她打扇。她的侍女们穿得也像海中的仙女和美惠三女神,有的在把舵,有的在整理绳索……”

先是克莉奥佩特拉设宴款待安东尼。第二天安东尼回请女王,自叹无论在排场或是宴席,与她相比,都远不如她的豪华和精巧;而且在谈吐方面,也缺乏她的风趣和才思。“至于她本人的美,”普卢塔克接着这样写道,

“据说是那样的非同一般,无人能与之相比,或是无人见到她时能不为之动情;而且,你若和她待在一起,就无法抗拒她的存在;她吸引人的风度,她谈话的魅力,和她一切富有特色的言行,都是那么的使人陶醉。只要听她那有如多弦乐器的声音就是一种愉快,他还能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以致与有些原始民族对话时通过翻译,大多数她都自己会说,因为他学过埃塞俄比亚语、特罗格洛代尔语(Troglodyres)、希伯来语、阿拉比亚语、叙利亚语、米德语(Medes)、安息语和许多其它的语言……”

请注意,对于克莉奥佩特拉的容貌,普卢塔克只是说“据说是那样的非同一般,无人能与之相比”,强调的是“据说”,没有自己的看法。但古罗马历史学家、八十卷《罗马史》的作者迪奥・卡修斯(DioCassius,约150-235)则肯定“她是一个美貌惊人的女子,而且在她豆蔻年华的少女时代,她是最引人注目的;她还具有最妩媚的声音和如何促使他人赞同她意见的学识。”还有一位罗马史的作者、普勃列乌斯・弗洛鲁斯(Publius Annius Florus,活动期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初)也提到她的“美”;而二十四卷的《罗马史》作者、著名的历史学家亚历山大里亚的阿庇安(Appian of Alexandria,活动期公元2世纪)说的是凯撒为她在“维纳斯神庙”竖立的“美丽的雕像”,并强调安东尼对她“一见倾心”。

如果说这些文字的描述可能令人感到莫衷一是,那么是否有什么更可信的资料为克莉奥佩特拉的容貌作证呢?

也许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六年前,一轮以克莉奥佩特拉形象为中心的展览吸引了广大的受众。

这场展览先是于2000年10月12日至2001年2月25日在意大利罗马的鲁斯坡里广场(Palazza Ruspoli)展出;随后转至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从2001年4月12日至28日;最后还于2001年10月20日至2002年3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Field Museum)展出。展品均是有关克莉奥佩特拉的文物资料,尤其是其中的几项,包括七座据信是再现了克莉奥佩特拉容貌的埃及风格的雕像,和两幅可能是她在罗马与凯撒一起生活时的画像。

在这次的伦敦展览期间,很多观众怀着极大的兴趣前来观赏。但是使他们扫兴的是,从展品看,他们感到历史上的克莉奥佩特拉既不是他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一个美女,也不是他们心目中想象的那个女王,而是一个“矮小、肥胖又丑陋的”(short,fatandugly)女子,还满口黄牙,长一个鹰钩鼻。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Sunday Times Magazine)为这次展览出版的一期专刊,封面用了她的画像,看起来也确使人一点也不觉得她美。朱利安・钱普金(Julian Champkin)在专刊中是这样说的:

“她当然是所曾见过的世上最伟大的荡妇……很难想象她的故事没有拼凑成分。她是一个知识分子,写过书,带她的情人进她的藏书室,给他读稀有的手稿让他高兴……她流利地说九种语言;她还是一个有才华又有能力的统治者和一个欢喜炫耀的人……不过有关这位女王的最令人迷惑的地方或许是克莉奥佩特拉的容貌像什么?……我们心里想象是一个身材苗条、脸色黝黑的巫女,一堆埃及人的平直的头发,眼睛周围是浓浓的黑色眼影粉,戴一袭眼镜蛇似的头饰。真实性很难确立,但一定与众不同。”

2007年,又有一件有关克莉奥佩特拉的文物于2月14日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卡斯尔(Newcastle upon Tyne)的纽卡斯尔大学展出。那是一枚银币,是“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古董协会”(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Newcastle upon Tyne)的一件长期被置放在银行保险库里的收藏品,过去一直被秘密保存着,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这枚公元前32年的银币如今日的五便士硬币大小,一面铸有克莉奥佩特拉像,上书“为了克莉奥佩特拉,诸王的王后和王太后”;另一面铸安东尼像,上书“为了安东尼,亚美尼亚(Armenia)已被征服”。考古学家认定这银币是安东尼下令让铸币厂铸造的,既是同时代的作品,上面的形象应该比较真实。

可惜,这两个人,安东尼并不英俊,克莉奥佩特拉也不漂亮:克莉奥佩特拉前额短浅、下颔尖削、尖鼻子、薄嘴唇;安东尼也眼睛鼓胀,又是鹰钩鼻,又是粗脖子。

纽卡斯尔大学考古博物馆的副主任克莱尔・皮克斯吉尔(ClarePickersgill)说:“我们关于克莉奥佩特拉的流行印象是一个被罗马政治家和将军们所爱慕的美丽王后。”她指出,“马克・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以来被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制作者们浪漫化了的。莎士比亚在1608年写了悲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19世纪的东方艺术家和伊丽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顿等在现代好莱坞电影中又扩大了克莉奥佩特拉是大美人的印象。但是新近的研究似乎不符合这类描述。”纽卡斯尔大学考古博物馆主任林赛・阿拉森-琼斯(LindsayAllason-Jones)说得更直截:“银币上的形象与伊丽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顿的形象相距甚远!”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莎士比亚这样称颂克莉奥佩特拉的美艳,为什么在另一位剧作家、英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乔治・萧伯纳在他1898年剧作《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中,一个个人物也都提到这“埃及美人”的“美貌”,凯撒甚至用了一连串的赞语,说到“克莉奥佩特拉的骄傲,她的勇敢,她的庄严,和她的美貌”(杨宪益译)?为什么一部部描写她的电影,从西达・巴拉(Theda Bara,1890-1955)1918年的默片《克莉奥佩特拉》,到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1967)1945年的《恺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到索非亚・罗兰(Sophia Loren,1934-)1953年的《与克莉奥佩特拉一起的两个晚上》,到伊丽莎白・泰勒的《克莉奥佩特拉》,都挑选漂亮的女明星来扮演这一角色?

一个可能是,现代人的审美观与克莉奥佩特拉时代的人不同。认为克莉奥佩特拉“肥胖”,可能只是过于丰满些,这在古代未必也与如今西方人以骨脊模特儿为美的标准一样,相反认为是美的;对另外一些面容上描绘,当时的人的看法,也可能与今人不同;至于满口黄牙什么的,有史料记载,克莉奥佩特拉十分重视化妆,每天都要让侍女注意她的穿着和装饰,不至于不重视自己牙齿的整洁;何况即使由于没有今日西方人所用的化学清洁剂,使她的牙齿真的有些发黄,也总是比凯撒、安东尼等终年征战在外的人要白一些吧。再退一步说,克莉奥佩特拉的容貌真的是不那么美,但由于她的聪慧、她的才性,她的学问、教养、气质、志趣、谈吐等等都是如此的完美无缺,能利用一个女子先天所独具的天赋,来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目标――保全埃及独立、重现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虽然只是一个短时期。她已经做到了人们对一个才女的最高要求:女人只有一种方法让自己美丽,但可以有无数种方法使自己变得可爱。可以说,是她的可爱,让人们觉得她美,使几多的学者、作家、艺术家没有一个忘却去描写和表现她的美貌,甚至让最富智慧的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尔说出这样的名句:“如果克莉奥佩特拉的鼻子生得短一些,那么整个大地的面貌都会改观。”这可算得上是对克莉奥佩特拉的美的最高评价了。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