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望古希腊

2008-07-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罗敏(《第一财经日报》阅读版编辑、记者) 我有话说

这几年的案头小书中,不乏与希腊相

关者,如《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法]让-皮埃尔・韦尔南著,杜小真译,三联书店2001年9月出版)、《古希腊人和他们的世界》([法]皮埃尔・布吕莱著,王美华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等等。若想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希腊和罗马的世俗历史,《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可谓不二之选。

吴于廑让我们关注一个事实:古希腊的灿烂并非平地而起,它经历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以无数奴隶的终日勤苦为代价。并且,在审视古希腊文明时,我们不应忽视斯巴达:这个以农业自足的城邦有着与雅典截然不同的氛围,它保守、尚武,支持贵族统治。雅典与斯巴达两强并立,背后是商业文明与农业传统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不仅影响了雅典的扩张,也影响到整个希腊文明的发展。事实上,当两大势力之间持续半个世纪的伯罗奔尼萨战争终于结束时,整个希腊已在崩溃的边缘。

斯巴达贡献了无数名人,但从未出现雄辩家。这个满怀戒备的城邦奉行严格的军事化政策。悠闲与雅致是雅典的特征,柏拉图和伯里克利,他们都生于雅典的土地。

所以读《古希腊众神的生活》([法]裘利亚・西萨、马塞尔・德蒂安著,郑元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30.00元)时,不可不关注其中的细节:本地化对于雅典人的重要性。雅典王厄瑞克透斯用女儿的鲜血祭祀神,挽救“神的祭坛和国家”,葬在一起的三姐妹,从此成为城邦的保护神。雅典人认为其他城邦都建在全新的堆上,只有雅典是天然的城邦,他们是“本地人”。这个神化了的世俗故事,以充满原始血腥的方式宣告了雅典本地人的天然优越性。

神不过是人的另一幅画像。但读过荷马,你了解,希腊众神曾经活跃在希腊人中,他们的情愁欲望浇灌塑成希腊的性格。在短短的篇幅里,西萨和德蒂安关于希腊众神的讲述,不断让人联想到:所谓众神,或许就是人们对于较早时候有权有势者的想象。德蒂安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众神只支配,不统治。”“召开把众神事务列入日程的大会,反而使人想到,神灵以某种方式听命于凡人团体的决议。”

与吴于廑、德蒂安等人比较,依迪丝・汉密尔顿对于希腊文化的极度喜爱,使《希腊精神》([美]汉密尔顿著,葛海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29.00元)一书更富感性化色彩。从诗、史书、戏剧等载体出发,汉密尔顿试图探讨希腊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意义。她将希腊置于一个绝对的高度,在那个高度上,人类其他社会、其他时段的文明,都将相形见绌。但我们知道那个希腊不存在于历史上,只存在于文本中,它是另一个乌托邦。

“理性”,这是汉密尔顿眼中希腊精神的中心词。而英国学者基托看来,希腊精神的世界更宽阔一些。“蛮族是奴隶,而希腊人是自由人。”这是希腊人真正引以为傲的内在。自由思想,创造出一个整体性的世界,希腊人对理性的信任、强烈的形式感、对均衡美的爱、创造性的才具、信赖先天推理的倾向,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基托严肃而生动的研究,实难用短短几句话概括,但他的《希腊人》([英]H.D.F.基托著,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集学术与好读于一身,真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精品。

理性一点都没妨碍希腊人的趣味,这或许就是自由的作用。希腊人营造了这种氛围,让后世对他们也兴味盎然。八卦点的话,还可以读读《古希腊星象说》([德]莎德瓦尔德著,卢白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14.80元)或者《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郑振铎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这类书,前者以神话故事阐释星座来源,后者谈神话人物是怎么谈情说爱的――这么趣味的话题也能折射出深邃的思想人文结构,这或许又是古希腊独特的魅力所在,是希腊人整体性的表现。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吴于廑著,三联书店2008年5月第一版,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