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被遗忘与被记起的

2008-07-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2008北京奥运会随着街头的倒计时牌一天天临近,筹备奥运这几年,北京城市建设在原有的快步前进基础上又加速一番,一条比一条宽的新路和一幢比一幢惹眼的“新地标”为这座古城佩戴上“年轻”的点缀。这时将新华社记者

王军的新书《采访本上的城市》与他五年前的《城记》对照着读别有感触,同样沉实厚重的笔调与丰富的信息量,不同的是新著更侧重微观、具体的当下城市发展与建筑、民生话题。

十几年间,王军始终关注现代城市规划、造城进程下城市、建筑与文化、居民的关系,他以记者的敏感、勤奋收获了大量的资料、故事、观点,几乎成了半个城建专家。在《采访本上的城市》中,他将视角从北京扩展到更广范畴,把几年来的调查、采访成果以理性的新闻报道风格汇集在书中,探讨了拆迁、CCTV大楼、大马路、交通拥堵等热点问题,他对贝聿铭等多位中外建筑大师的专访亦在书中有所呈现。台湾“中研院”学者王明珂治学为文之执着与王军的状态很相似,《羌在汉藏之间》集中其十几年奔走川西地区田野调查羌族历史、地理、文化、生存现状等成果,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又不失具体个案的生动可读,书中的羌族史也是华夏边缘――少数民族发展变迁的缩影。

无论探究近现代中国历史还是国共党史研究,蒋介石的特殊身份都决定了他是位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历史学者杨天石的《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从蒋介石近五十年的亲笔日记中将这位颇富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多个侧面勾勒出来,使其呈现在读者眼中的面目更趋客观而真实。年近耄耋的北大教授白化文的《负笈北京大学》,则回顾了个人求学生涯,细枝末节的燕园往事与师友间的交往,将那段历史与昔日北大形象地展现在书页间,喜欢《上学记》的读者想必也会从中找到另一重阅读的快慰。著名生化学家邹承鲁一生中经历多个历史事件与政治运动,其科研学术成就斐然,《邹承鲁传》将人生与科研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详细记录了这位科学家丰富又精彩的人生,传主之女邹宗平亦参与该书的写作。

这段时间很是读到几本有趣无需归类的书。忙碌浮躁的现代人时时需要寻求精神层面的情绪出口,使得这两年坊间有关禅学的书很是出了不少,近来问世的《花出青嶂》有别于借“禅”承载励志意味图书,而是以禅宗公案为线索,系统写出禅之源流、内涵、实践,是相当专业、权威的著作。《庵上坊》的特别在于缘起,从山东安丘的“庵上坊”写起,更在于表达方式,建筑、历史、民俗、文献共冶一炉,图文并茂,构成文化意蕴与阅读体验的双重魅力,两位作者均有深湛学院背景,是学者写小书的典型表现。台湾作家、文化学者林文月的《饮膳札记》用才情洋溢的文字将居家下厨之乐细细道来,19篇文章写出19道菜的做法,巨细无遗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又不止于此,用做学问的姿态去烹饪,饮膳间夹杂着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对往昔亲友相聚的追忆,是活色生香、细腻动人的好文字。

梦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或者说,写作本身也是造梦的事业。作家孔亚雷在其首部长篇小说《不失者》中就编织了一个寻找与自我救赎之梦,古怪的人物、超现实的情节,加上爱情、流浪等元素,在用心的内容架构中隐隐透出时下“城市”小说不多见的精致、纯粹,腰封称其为“中国的村上春树”并非毫无道理。名字古怪的《腔棘鱼安魂曲》灵感来自“古鱼类活化石”腔棘鱼,跨越几十年波及多个国家和人物的故事被以悬疑小说的路数写出来,扣人心弦又极富生物、科学内涵,在全球畅销也不意外。美国人布莱恩・赛兹尼克是屡获国际童书、绘本奖项的著名画家,他的这本《造梦的雨果》亦获凯迪克金奖、鹅毛笔奖等重要奖项,该书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巴黎火车站巨大时钟背后的孤独少年雨果与机器人的故事,兼有狄更斯的流离苍茫与凡尔纳的神秘梦幻,铅笔手绘的单色插图有若电影镜头般的表现力带有浓浓人情味,与故事本身相得益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