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彩回放

2008-07-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书评周刊”百期之际,我们从以往刊出的六百余个版面中,遴选出十个优秀版面,作为我们

两年半的编辑工作的一个回顾。

图一 创刊号。在发刊词中,我们针对国内目前不太令人满意的书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书评主张和奋斗目标。

图二 “书评周刊”所做的第一个专题,围绕当时刚刚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做了深入评论,包括马勇、黄敏兰从不同角度写的书评,以及梁漱溟之子梁培宽对本报记者的口述文章。这几篇文章见报后被多家刊物所转载。此书后来也被本报评为2006年“十佳图书”之一。

图三 后来反响甚佳的“月评”版从此期开始。此版由“图书推荐榜”、“榜说”、“书媒视点”和“坊间静读”等栏目构成,旨在综合书评媒体、书店人士的眼光为读者筛选最新上市的值得注意的图书。

图四适逢“俄罗斯年”,“书评周刊”以8个整版的规模推出了“阅读俄罗斯”专题。以顾蕴璞、高莽的诗配画开篇,中间有俄语文学翻译家蓝英年、戴骢等回顾自己翻译生涯的文章,作家迟子建、周大新谈俄苏文学对一己之影响的随笔,以及“我的俄苏文学情结”征文选登,最后以几位俄语文学专家的专稿压轴。尤值一提的是,其中《我了解的“黄皮书”出版始末》一文,是国内较早探究“黄皮书”之来龙去脉的文章,广为流传并被有关研究者所引用。有读者这样评价这次专题:“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用这八个字概括,一点也不过分。我把这八大版珍藏了起来”。

图五 《中华读书报》“2006年度十佳、百佳图书”发布会的报道。“10/100”评选是以“书评周刊”月度推荐榜为基础的,也是读书报年终盘点工作的一部分,已连续三年推出,影响越来越大。

图六 王小波离世十周年之际,当时本报资深编辑祝晓风撰写了这篇纪念文章。祝晓风当年曾与读书报另几位编辑一起,多次向王小波约稿。在《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一个编辑十年后对王小波的回忆》一文中,祝晓风不但追忆了与这个特立独行的作者交往中的一些往事,还记录下了一位读书编辑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岁月。

图七 这篇《放肆的抄袭,悲哀的出版》,揭露了某社《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人的精神(贰)》译文抄袭自黄兴涛主持翻译的《辜鸿铭文集》。此文引起了出版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对抄袭者也起到了警醒作用。

图八 捷克作家赫拉巴尔逝世十周年之时,国内出版了其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河畔小城》。专题聚焦《河畔小城》,兼及赫拉巴尔的其他作品及创作风格。这个沉静的专题,不但是对“那位哀伤文明毁坏的幽默作家”的“温暖的纪念”,亦表达了对“理想出版”的一种企盼。

图九 “2007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征文选登。征文活动一方面反映了当下的阅读风尚,一方面也是对一年内出版的优秀图书的一次搜寻,并且,它也成为了我们与广大爱书人交流感情、增进联系的重要机会。

图十 《人・岁月・生活》全译本的出版无疑是俄苏文学爱好者的福音。蓝英年和雷颐撰写的书评文章不约而同地赞美了它的丰富性――这样一本使人有常读常新之感的经典,正是那种我们想推荐给读者的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